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近年来,道县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农业领域的新旧动能转换,探索“油—稻—稻”产业深度融合新模式,使传统农业真正脱胎换骨、提质增效,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完善了利益链。
道县位于湖南南部,耕地面积63.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5.5万亩。县境四面环山,中部低平,是典型的山间盆地,素有“天然温室”之誉,十分有利于“油-稻-稻”生产。近年来,道县立足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推广“油—稻—稻”三熟制,年种植两季水稻82万亩、油菜15万亩以上,每到阳春三月,全县的油菜花染黄大地,游客纷纷前来赏花,一些偏远山村也成了“网红村”,一朵朵小小的油菜花,描绘出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中央七台《每日农经》栏目组曾来道县油菜现场进行采访,并以《插空赚钱的油菜》作了专题报道。
道县在推广“油-稻-稻”生产中,创新思路、奋力融合,整合资源、放大优势,让农民共享全产业链增值带来的收益,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之路。
1、坚持行政推动。道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高规格“油-稻-稻”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高位推动。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挂帅进驻两个万亩片,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县委专职副书记分别办好了一个3000亩的示范片,县农委创办一个2000亩示范片,乡镇(街道)各创办一个300亩示范点,通过办点示范,辐射带动了全县油菜生产的发展。每年全县油菜收获面积达16万亩以上,其中“油-稻-稻”面积12.5万亩以上。
2、坚持政策驱动。县里专门研究出台一系列油菜生产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整合农业、水利、农机、农业开发等部门资金500万元以上用于全县油菜生产,免费为农户翻耕农田、提供种子、硼肥。县财政每年还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对油菜进行“以奖代补”,凡是实行“油-稻-稻”三熟制生产的,以村组为单位开展集中育苗,每亩苗床补贴600元。同时,出台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每年对排名前三位的乡镇分别给予1万元、0.6万元、0.4万元的奖励,成效特别突出的给予重奖。
3、坚持技术促动。“油-稻-稻”三熟制生产期在430天以上,对时节和技术要求非常高。这些年,我们探索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充分使用重叠时间,较好地解决了季节矛盾。统一优选品种,我们选择高产油菜早熟和早晚稻中熟品种进行搭配,作为定向优选品种。大田生产一律由县农技服务中心统一提供定向品种,村组织负责统一发放到户、落实到田,确保定向品种种植覆盖在100%,为抢争时节提供了保障。统一安排农时,早稻安排在3月底、4月初播种,4月底移栽;晚稻安排6月底前播种,7月底前移栽,10月下旬收割晚稻,移栽油菜确定在9月20-25日育苗,10月底移栽;直播油菜抢在晚稻收获后的10月底前播种,做到不误农时。统一田间管理,在田间技术管理上,统一集中育苗、统一机耕机收、统一移栽、统一测土配方、统一病虫害防治,增施硼肥,督促农户搞好油菜春季田间排水。同时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收,加快生产进度。统一技术服务,实行技术人员包片驻点制度,技术人员上门入户到田进行指导,确保各项技术落到实处。每年从9月15日开始,每天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油菜生产技术要领,帮助农户掌握、应用油菜高产技术。同时,与湖南农大开展技术合作,开展油菜品种的选育与机械化直播示范,帮助农户减轻劳动强度、抢抓季节播种。
4、坚持企农互动。发展“油-稻-稻”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产品销路,为确保农民种得出、销得去、有产量、有效益,我们积极搭建企业与农户合作平台。支持县内湘浩茶油等龙头企业与农户签定收购协议,实行订单生产,油菜收割后由企业上门收购。同时,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根据收购情况对龙头企业给予相应补贴,降低了油菜生产风险,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支持县桔桔协会组织会员参与种植油菜,与农户签定收购合同,农户的油菜秸秆和菜饼由协会负责收购,提供果园填肥,促进了良性循环利用。
道县积极将“油—稻—稻”生产融合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把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等新业态融合到农村发展中,进一步拓展了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丰富了农民致富的门路。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据农民反映和抽样测算统计,“稻—稻”模式纯收入865元;“油—稻”模式纯收入927元;“油—稻—稻”模式纯收入1442元。2017年全县收获油菜16万亩,平均单产112公斤,产值1.18亿元,仅油菜一项全县就增加农民纯收入8400万元。同时,油菜大面积种植也带动了部分养蜂业、农家乐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二是促进了农业增效。油菜收割后,农民把油菜秸秆直接还田,把菜籽饼作为优质有机肥施用,不仅有效提升了土壤有机质,还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了水稻等作物的产量,改善了粮食、蔬果等作物的品质。农业部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田每亩可提高水稻产量45公斤,节约成本约30元以上。农民由衷地感叹:“要想富得快,就来种油菜。”三是促进了企业增益。县湘浩植物油有限公司是县内一家设计能力为年产2000吨植物油的龙头加工企业,早几年受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制约,只能上马1条生产线,年仅生产植物油200吨,为产能的10%,企业濒临破产处境。县里发展“油—稻—稻”面积突破10万亩之后,每年提供该厂1万余吨菜籽,保障了该厂满负荷生产,年产值5000万余元,年创税400余万元。四是促进了旅游增长。每年三四月,十余万亩油菜花竞相盛开,赏心悦目,游客如织,每年吸引前来观赏的八方游客数万人。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良好契机,组织举办了“油菜花节”,着力打造了油菜花节旅游观光品牌,以此为平台大力推介道县丰富的旅游资源,油菜产业的发展丰富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作者系道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红网 2018-05-0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