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作为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县、常德市唯一的省级贫困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拓宽贫困群众收入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根本之策,全力推进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1.因地制宜谋划产业。立足石门资源实际,积极谋划一批集聚度高、带动性强、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一是大力发展种植业。按照“适销对路、品种改良”的原则,大力发展柑橘、茶叶、蔬菜、烟叶等特色种植业,培育壮大一批产业专业村,并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连片规模种植,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2016年,柑橘产业户均增产746公斤、增收1600元,帮助27个贫困村160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通过2014年以来加强壶瓶山镇等6个乡镇、24个村、1488户农户茶园建设,对壶瓶山茶业公司基地进行提质、改造,形成了规模效应,带动贫困人口2613人实现了脱贫。从2015年起,扩大无患子种植基地规模,3年内将达到10万亩,目前已发展2万亩。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石门土鸡、石门香猪、石门岩蛙等特色产业,确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重点在蒙泉镇、夹山镇等丘陵区发展土鸡规模化养殖,在太平镇、壶瓶山镇等西北山区发展土鸡散养,在三圣乡、太平镇、子良乡、维新镇等地建设香猪种繁基地,在中部乡镇发展香猪散养。目前,通过湘佳牧业公司带动农户散养土鸡约16万羽,汉唐公司种繁场现存栏500头香猪,今年上半年农户代养4276头。三是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在贫困村设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利用电商平台,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目前,电子商务农村综合服务站点(村级)覆盖率达到85%以上。今年来,石门柑橘、石门茶叶、石门土鸡、大蒜油和山茶油等30多种石门本地特色品牌产品在网上销售额达3亿多元。在特色贫困村扶持发展以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游和休闲农业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增加群众收入。
2.创新模式做强产业。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政府主导。在政策上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与其他农户组建合作社,每个村都建立起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基金,鼓励群众发展生产。对带动贫困户较多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贷款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正确引导贫困户熟悉新事物,转变观念,摆脱“以粮为纲”的旧思想的束缚,积极鼓励他们以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各种经营主体发展产业。二是市场运作。在贫困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2016年共流转贫困农户土地3329亩,受益贫困人口达14791名,今年力争流转贫困户土地1万亩以上。依托湘佳牧业、稼禾农业、渫峰茗茶、汉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建立“公司+集体经济+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引导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与贫困户形成利益链接机制,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特别是与湘佳牧业公司开展的“石门土鸡”精准扶贫项目正在加速推进,目前已在太平镇、子良镇、三圣乡、壶瓶山镇、新铺镇等地试点推广。三是金融撬动。从全县109个家庭农场、255个专业合作社、4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筛选1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帮扶,单列专项信贷计划3000万元,带动3000户贫困农户增收受益。支持村居或贫困户以土地、金融小额贷款入股分红,特别是为每个贫困户申请5万元金融小额贷款,年底可分红5000元。2015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小额金融贷款2.6亿元,扶持1.1万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今年上半年已为3912户投放小额信贷8755万元。
3.强化保障抓实产业。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产业扶贫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强化力量保障。成立石门县产业扶贫分指挥部,统筹协调产业扶贫工作,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真正做到责任到人、任务上肩,构建“党委政府主导,行业部门协作、基层主抓主管”的工作格局。并成立督查巡查组,从项目规划、资金投入、实际布点、项目实施、项目进展和项目成效上进行动态监测,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出了问题的,一律严厉追责问责。二是强化资金整合。积极整合部门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在全县所有村建立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目前,通过统筹整合用于产业扶贫的资金达到1.4亿元。三是强化技能培训。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分类别开展“联合”“订单”“定向”培训。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畜禽、果业、经作、观光农业、电子商务等产业技术人员库。创新技术服务方式,采取“差异化”管理“分区分类”“结对帮扶”等形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四是强化宣传引导。采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会等方式,加大对产业扶贫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的宣传;设置扶贫专题宣传栏,将产业扶贫政策等信息统一上墙公示并及时更新;在人口密集区域统一印刷标语,拉横幅、竖宣传牌,进一步营造氛围,调动积极性,增强内生动力。
作者系中共石门县委副书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