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朱睿:关于贫穷,我们有太多误解

[ 作者:朱睿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26 录入:王惠敏 ]

朱睿:米勒的“家庭独立计划”表明,摆脱贫穷可以有另一种选择——关注控制权、选择权和社群,激发一种内生动力。

67岁的美国人毛里西奥•利姆•米勒(Mauricio Lim Miller)一辈子都在和贫穷打交道,尽管在别人眼中他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曾经有一度,他并不是很笃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知道怎么战胜贫穷。199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还特别提到了他。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因为带领公益组织亚洲邻里设计(Asian Neighborhood Design)成为一个全美知名的社区脱贫模范而备受推崇。但当白宫邀请他出席那个活动的时候,出于这样的顾虑,他先是婉言谢绝了白宫的邀请,直到在太太的劝说下才答应下来。

米勒的工作是帮助人们摆脱贫穷,但是他对自己的工作到底是否有效心存怀疑,因为他不时地看到那些经过他帮助的家庭过一段时间,又出现在他眼前,因为他们又回到了困境之中,这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努力。直到2000年的一天,晚餐的时候,他接到了加州奥克兰市市长杰瑞•布朗(Jerry Brown)打来的电话。这个电话本身并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地方,但是它直接导致了两件事的发生:亚洲邻里设计项目的终止和家庭独立计划(Family Independence Initiative,以下简称FII)的发起。

而FII的成功,让米勒在去年8月份出版了专著《另一种方法:我们关于贫穷的大部分认知都是错的》(The Alternative: Most of What You Believe About Poverty Is Wrong)。对于致力于帮助低收入群体脱离贫困的专业人士和政策制定者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因为对于贫穷,我们有太多的误解。如果我们不能完全准确地了解贫穷的本质,我们的工作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对于向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迈进的中国,亦是如此。

在电话里,市长对米勒的疑虑表示理解,他深有感触地说:在过去30年里,我们一直在和贫穷做斗争,但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让贫穷变得更加可以忍受。现在,假设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如果让你来做,你会怎么做?米勒承认自己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他意识到,其实他自己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墨西哥移民的儿子,他的母亲,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一路是如何拼命工作并最终把他送进了伯克利大学的校园的。

作者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中国乡村网转自:FT中文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