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见不得贫穷”是脱贫致富的不竭动力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25 录入:吴玲香 ]

“三川出了段新宽,善事做了千千万,三天三夜说不完”。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三川村,村中老少传诵着这样的顺口溜。段新宽何许人?栾川县人,靠着勤劳肯干,17年前已拥有千万资产。因见不得乡亲们吃苦受罪,禁不住家乡父老再三请贤,段新宽回到老家三川镇三川村当起了村支书,琢磨着带大家脱贫、走上致富路。(《人民日报》9月23日)

随着治理“微腐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小官巨腐”这个新词汇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村级干部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段时间来,村干部贪腐、霸道的例子时有出现,真让人生出了几多的感慨。相比之下,那些不贪不腐,只管干事创业的基层干部就显得更加高尚。然而,不但自己不贪污村里的钱,在拥有千万资产的前提下到山里当村支书,17年时间,架桥、修路、建学校,自费为17家贫困户盖房子,捐助公益、扶危济困花去5000多万元……这貌似天方夜谭的事情,偏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作为17年前就身家千万的“能人”,有多少还稀罕事务繁多、油水不多的村支书?段新宽看到的不是村主任的“名头”,更不是“捞头”,而是“见不得”乡亲们吃苦受罪,禁不住家乡父老再三请贤。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朴实念头,让一位创业者、企业家豪情满怀。“人定胜天”虽是儒道哲学,但其中的“内核”是非常积极的,改变“人穷地穷日子穷”的落后面貌,正是需要有这种“人定胜天”的精神。段新宽正是怀揣这样的梦想,带着全村人的憧憬,带着组织的嘱托上路的。

作为村民们的“领头羊”,除了脚踏实地干工作外,有多少能像段新宽那样还拿得出并且能拿出那么多资产帮助可以说和自己“不相干”的人?谁都知道,要从生意角度讲,投资农业、没把握的旅游业都是是见效最慢的,特别是像三川村那样落后的乡村。面对很多人都并不看好的红色旅游,段新宽倒是信心满满,首先取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再请专家设计,终于战胜困难,成功地建起了红色旅游基地。是呀,唯有不怕困难的坚持是最强大的,那种动力只要发了芽,就不怕石头压顶瓦砾压身,总能曲曲折折地生长。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折腾。这话也确实不假,关键是折腾的对象和折腾的方式决定了人生的价值。为百姓利益而“折腾”,才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而这份职责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价值取向。17年前就资产千万,已经是了不起的“折腾”;17年来企业、村务两手抓,花掉积蓄发展产业、打造旅游……对于全村来讲,这又是一番白手起家的“折腾”。如果躺在自己的“成绩”上睡大觉,肯定要舒坦得多;但为百姓、为家乡而折腾的生活节奏才是新时期基层干部的风采,段新宽正是又这样风采的人。

“全村家家有活干,户户有存款。”这是段新宽给“三川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是他作为一名“家乡人”“村支书”的奋斗目标。他这种“见不得”乡亲贫穷的情怀,是脱贫致富不竭的动力。如何让远离县城,致富资源贫乏的穷乡僻壤彻底脱贫并冲刺小康,段新宽带领村民蹚出了一条接地气的好路子。为此,也学着三川村的群众为段支书点赞几句:“三川出了段新宽,乡亲贫穷他心酸;带头闯出阳关道,信心百倍奔小康!”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