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致富还得干部俯身“绣花”

[ 作者:刘颖梦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26 录入:吴玲香 ]

1979年一位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随即这个圈的魔力就带着中国由沿海到内地都开始改变,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富有时代色彩的词语影响着中国十几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国家各个邻域的突飞猛进。几十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如果说邓小平是将国梦唤醒了,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则是将国梦细化了。中国梦助推着我国加速实现小康社会,每个家庭要踏上这个步伐,首先便要摆脱,扶贫刻不容缓。

扶贫就像绣花慢工出细活,要实现脱贫还得领导干部肯花“绣花”的功夫去绣出满堂彩。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从三亿减少到三千万人,这三千万贫困人口就是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后剩下的几根难啃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四川审议团时明确强调“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这就明确点出了绣花需要怎么绣以及在哪里绣。

当驻村人员走家串户去采集信息时发现,很多贫困户安于现状,他们因为穷而不敢去尝试致富的办法,他们依赖于政府提供的补助,出现了送牛吃牛、送果苗果苗枯死地间的怪圈。 要打破这一脱贫攻坚怪圈除了干部要亲自上阵磨枪还要带上贫困户一起动起来,加入这场无硝烟的致富战之外,还得干部俯身花功夫慢慢绣花。

要绣花首先得宏观设计,因此调整贫困户心态才能为其造血,对待贫困户要的是从根本改变其致富观,不等不靠,主动朝着政府指向的路子前行,不半途而废。花要绣的好还得针细、绣布好,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贫困户就像绣线,我们要用耐心将线理顺,扶贫的难题就像绣线缠绕难解,要干部细细研究逐个解决,才能做好绣花准备工作,才能让贫困户不返贫。要绣出精品就要绣花人将每根彩线合理布局,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扶贫干部就要让每户贫困家庭找准自己的致富路,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做到扶贫不硬套经验,真正因地制宜。

扶贫这项绣活需要胆大心细,敢于走出新的路子,不在乎一针一线如何穿行在绣布间,只要过程足够心细,每一针都花心思,精品绣便能应运而生。扶贫不是一时一地能做出成效的事情,绣花功夫下的好这就是贫困户的福音。肯将绣花功夫下到位,致富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