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利用贫穷生“金库”应整饬更应反思

[ 作者:吾尧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10 录入:吴玲香 ]

持续五年之久,侵吞截留十余项扶贫项目资金,涉案金额逾百万元,涉及连续四任镇党委书记……2018年2月9日,贵州省贵定县新巴镇套取扶贫资金违规设立“小金库”问题在中央纪委网站曝光。(8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5年,4任,100余万,既匪夷所思,又触目惊心!是什么让不同的四位党委书记在短短五年内心照不宣设立并使用小金库?又是什么让他们拦截起扶贫资金来心安理得、得心应手?百万余元的扶贫款项对贫困地区而言又是何种概念?一连串疑问在笔者脑中翻腾而起。中央三令五申,个别地方却仍旧找漏洞、钻空子、揣腰包、填私欲,这样的恶行,不仅让群众寒了心,更给组织丢了人,给党抹了黑。

新巴镇这几个扶贫干部不仅没能履职尽责真扶贫,反而打起了扶贫款的歪主意,以贫穷为砝码,申报扶贫款项,截留扶贫资金。名义上说是为了提高扶贫干部积极性,解决扶贫干部待遇问题,实际上却从中支取个人开支,随用随取,没有约束。资金一旦截留,不管用于哪里,都让国家扶贫资金改了姓,不再姓“公”,不再为民所用。这样的行为,应当受到惩罚,更应引起反思。既要思考如何正确管理扶贫资金,把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也要思考怎样提高扶贫干部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投身到扶贫事业当中。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参与到资金的使用监管中来。要定期、主动公开国家扶贫资金的申报、使用情况,大至重大项目的实施,小至一分一厘的使用,都应当公开透明;要开源节流、物尽其用,每一笔款项的使用都应当拧紧“阀门”,确保资金用到位、用对人;要加强宣传,主动进村入户讲解政策,让群众听清楚搞明白,提高群众参与度,确保群众得实惠;要加强扶贫干部的教育培训,常警示、常教育,确保思想不动摇,信念不滑坡。

主动调动扶贫干部积极性,让扶贫政策见实效。干部深入一线扶贫,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恶劣,往往容易受挫,容易被打击。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出一支能干成事、能打胜仗的扶贫干部队伍,就必须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从政策上、制度上保障扶贫干部应有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既考虑生活问题,又考虑升职问题,为真正想干事的干部打足气、鼓足劲;而对于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政干部和对扶贫资金动歪心思、伸黑手的腐败分子,也要及时清理,一经发现坚决处理、绝不姑息。

(作者单位:四川省蒲江县国土资源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