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 已经成为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充实农村第三产业机构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我国农村休闲产业的发展与乡村休闲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模式研究, 对于优化我国农村产业化经济布局, 实施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战略, 具有现实的意义。
我国农村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实现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和谐、创新、包容、发展”是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我国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 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 突出了农村地区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新模式。同时, 城乡的流动加快, 相互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在交流中发生改变, 也为农村带来新的生活与发展理念, 促进了城乡文化的交融, 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
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传统的农村产业发展方式, 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的集约化经营, 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约化经营, 能够有效拉动城市和农村的消费, 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刺激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加速农村在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管理以及现代农民的培养上实现创新和突破, 为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动力。
实现我国“三化”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 实现“三化”, 是党和国家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着眼于我国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的战略部署。在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实现农业现代化, 需要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需要实现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集约化经营, 需要农业整体产业链条的完整。因此, 在我国农村积极开展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 尊重了农村经济发展规律, 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实现农村优化劳动力资源。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一直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 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的直接原因。我国农村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 有效避免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不合理浪费。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 其行业发展形成规模和集约化经营后, 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将受到相应的影响, 现有的劳动力结构被打破, 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被二次配置, 实现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流动, 对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协调作用。
我国农村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经营现状
重点突出示范基地的创建和引领。示范的创建和引领, 是实现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推广和普及的有效途径。实施我国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 把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全面的推广引领作为突破点, 以最为直观的表现来体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因此, 一大批反映农村特色, 具备现代农业特点, 形象突出的产业带和产业群被相继建立, 成为引领全国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
重点突出乡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在发展的过程中, 农村地区能够立足当地的乡土文化特色, 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载体, 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 注重突出了乡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乡土文化积极融入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实现了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 丰富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
重点突出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在实施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集约化经营过程中, 通过积极开展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培训, 农村地区的专业管理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一批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的新时代农村管理人才, 被广泛的应用到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的管理和经营中, 并在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点突出了产业品牌建设与推广。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 涌现出一大批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精品品牌, 推动了产业品牌的建设与推广。积极打造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是增强农村第三产业竞争和发展能力的关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拥有品牌便拥有了行业竞争的优势, 也有效避免了项目开发的同质化。通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的建设与推广, 显现出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与前瞻性, 赋予了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 增强了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
重点突出了服务支撑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实施农村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集约化经营中, 始终将服务支撑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作为重点, 全力建设农业服务支撑体系。通过建设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服务信息平台, 建立了全网联合、资源共享和综合服务一体的五服务支撑体系, 为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规范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我国农村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的制约因素
发展理念有待提升, 经营思维亟需创新。目前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和思维还需创新和提升。体现在对整个产业发展的定位不够明确, 长远规划不够完整, 过于纠结短期的经济效益行为, 把很多具有长远发展的项目做成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健康持久发展, 是不变的长期目标, 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纳入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格局, 实现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坚决不能动摇。
管理效能明显薄弱, 监管职能明显缺失。长期以来, 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但在部分地方政府中, 对于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管理中效能偏低, 实施的监管机制有待加强。一些地区项目的开发一哄而上, 未经审批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监管的缺失形成开发的无序状态。政府的不作为, 滋长了这些现象的蔓延, 发展环境被破坏, 市场秩序被打乱, 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被严重伤害。
项目规划缺乏统筹, 集约发展不足。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是追求的目标,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实施农村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中, 部分项目缺乏科学严谨的项目论证, 规划缺乏统筹, 集约发展明显不足, 过分考虑大而全, 没有将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结合, 项目效益质量偏低, 基础投入明显不足, 服务质量亟待提高。就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 比如交通、通讯等与产业相关的配套设施, 还不能有效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还以当地农民为主, 个人的素质相对较低, 缺乏必要的服务理念和技能, 无法提供优质的服务, 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我国农村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的有效措施
创新发展理念, 科学统筹布局。休闲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 必须创新发展理念, 实现科学统筹布局。要通过科学严谨的项目论证, 依托当地的发展特色和特点, 实现当地各类资源的深度整合。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 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行, 实现农村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的长远发展。
健全管理机制, 实施有效监管。地方政府要对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 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 对产业的发展实施有效的政府监管。通过监管的实施, 改变粗放型管理带来的无序发展状态, 规范项目的审批、经营和服务。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 真正发挥服务产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的作用, 为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行业集约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管理环境, 推动整个农村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增加基础投入, 确保集约经营。加大对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是确保产业发展的基础。各级政府部门要通过激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财政的预算增加, 来保持财政对基础建设投入的连续性, 来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 积极以市场为引导, 鼓励社会民间资本的参与发展, 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 在保证农村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 为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树立品牌意识, 打造产业精品。树立品牌意识, 努力打造产业精品, 是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条件。品牌是产业竞争的实力, 也是产业价值的直接体现和标志。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并大力宣传, 突出地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色与精品, 以原生态为重点, 乡土文化为纽带,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品牌, 并将其推向市场, 带动当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12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