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我所在的司法所位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莫言先生的家乡,地处平度、胶州、高密三县交界处,这里曾经百姓法治意识观念淡薄,社会秩序较差,德化教育缺失,“匪气”严重。如今这片土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落后的德治盲区变成了全潍坊市的普法名区,2015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潍坊市孝德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和潍坊市法治教育示范基地两个殊荣,令我欣慰的是五年来,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社会综合治理和法治乡村建设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记得2013年我刚来到东北乡文化发展区时,当时这里还被称为胶河疏港物流园区。因地缘等因素,十年前,这里社会秩序混乱,百姓法律素养较差,群众喜欢抱团,“抢”、“窃”、“盗”、“打”现象严重,提起这个地方,十里八乡的群众都紧皱眉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法治”的理念深入人心,按照精神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本着“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的原则,我们在2013年6月开设了“德法大讲堂”,通过给百姓授课的方式不断开拓提升百姓法律素养和德孝教育,经过五年的时间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现在群众的法治观念全面提升,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不明白问题询法的局面已经蔚然成风。
2015年,我们在市司法局、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的支持下,投入法律顾问专项经费,实现了“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完成了德法下乡和带着律师下访的全乡全覆盖,畅通了遇事找法、找明白人咨询的渠道,让法律法规第一时间到达群众中去,既方便了群众,又体现了法律的普惠性和公平性的原则。现在东北乡法律顾问和志愿者下乡法律援助以及德法下乡制度已经成为常态,经过德法教育和24孝传统文化普及,群众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弘扬公序良俗,形成了团结友爱、邻里和谐的大好局面。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如今成了全乡百姓奉行的座右铭。通过五年多的德法普及教化和法治理念的熏陶,百姓邻里之间遇到问题纠纷都喜欢诉诸触手可及的法律手段来解决。在当地,通过德法结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8%,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依法归口到位率100%,大量非诉信访案件得到有效化解,由五年前的70%下降到目前的不足5%,社会治理形势一片大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司法所)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 2017-08-25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