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根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范小建聚焦扶贫工作多年,此前曾担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目前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接受南都记者独家采访时,范小建十分关注基层扶贫工作进展,他坦言"越往后,脱贫的难度会越大"。他呼吁坚决整治基层扶贫中的少数干部腐败行为,"这些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不坚决整治,不足以平民愤,也难以树立党和政府的威信"。
【访谈】
今年脱贫攻坚要加强针对性
南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明确任务是今年确保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实现这个目标面临哪些挑战?
范小建:2017年要再减少1000万以上的贫困人口,这个任务的确很艰巨。越往后,脱贫的难度会越大。因为越往后,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口比重越高,因病致贫人口、老年人的比重越高,没有劳动力或缺乏劳动力的比重越高,一些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比重也在上升,加上一些地方生态条件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从外部环境上存在许多限制因素,所以说是难度越来越大。
南都:如何面对这种复杂局面?
范小建:解决这些问题,要综合施策。一方面要抓好现有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还要把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与精准扶贫的措施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强调在已有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缺什么就补什么,做到真正补短板。
南都:那么今年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是哪些?
范小建:重点工作,关键是要抓好深度贫困。从区域上看,主要是连片特困地区、边境地区;从群体上看,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缺乏技能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从问题上看,因病致贫的问题、路的问题、水的问题、危房改造的问题,等等。
南都:所有致贫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因病致贫占42%。因病致贫的人数目前有多少?这部分人群的脱贫任务是不是最难的?我们对于这个群体采用什么精准扶贫办法?
范小建:2016年,经过卫生部门和扶贫部门的认真核对,有病人的贫困家庭大概是553万户。这部分家庭的脱贫难度的确比较大。我认为,目前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大病救助、低保等减贫措施;另一方面,要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居住和饮水条件,体现"预防为主的"思路。像有些地方病高发的地方,目前在一些集中搬迁地区明显减少,这与居住条件、饮水条件的改善不无关系。这对于克服因病致贫也是非常重要的。
扶贫工作要瞄准"最后一公里"
南都:目前,地方扶贫办已经陆续建立了贫困退出的机制,去年退出了多少人?如何确保"精确推出"?
范小建: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制定并出台了贫困退出机制和办法。贫困人口的退出要以户为单位,要在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超过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基础上,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并要经过民主评议,村两委和工作队核实,贫困户认可,公告公示后,才可以退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退出的贫困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衡量退出的精准性,目前的主要办法是通过抽查、督查和评估。
南都:社会也很关注"假贫困"的问题,比如广西去年就剔除了50万"假贫困",全国这方面的情况如何?
范小建:据了解,2015-2016年全国范围的"回头看",动员了近200万人进村入户开展核查,共剔除识别不准的人口有929万,又重新补录贫困人口807万,识别的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各地严肃查处建档立卡中弄虚作假、失职渎职、优亲厚友等行为,处理相关责任人7465名。
南都:陕西省纪委的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陕西省给予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涉案人员党政纪处分1497人,其中县处级2人,乡科级219人,剩下的全是村干部,计1276人,占比高达85.2%。一个省一年有一千多名村干部涉案,说明了什么问题?
范小建:这个问题很重要,值得重视。
村干部涉案比例这么高,充分说明管理的难度比较大,也说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性。我们的扶贫工作,基本上是在贫困村,而贫困村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班子素质不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比较差,有的地方甚至还找不到一个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扶贫工作,是我国农村基层相对薄弱的环节,又要做一件要求非常精准的事,管理难度的确很大。
南都:最近甘肃省长林铎也到一个地震异地安置点暗访,村民告诉他,在农村如果和干部拉不上关系,就评不上低保户,更有甚者,一些乡村干部在群众的低保金中揩油抽成。有一种观点认为,扶贫反腐的关键在澄清吏治,你怎么看?
范小建:我相信,这种情况肯定有。我认为,出现这种问题,首先还是要加强教育。因为总体来讲,基层干部的多数和大多数是好的,他们为村里的乡亲们脱贫致富办了不少好事,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很不容易。但同时,也确有少数人,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对这种人,要毫不手软,坚决整治。这些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不坚决整治,不足以平民愤,也难以树立党和政府的威信。
南都:最高检最近也表示,扶贫资金"最后一公里"贪污侵吞比较严重。从制度上有什么办法杜绝这种扶贫领域"最后一公里"问题?驻村工作队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范小建:村干部涉案所占比重比较大,在以往也是有类似的情况。
就目前而言,一是要完善制度。因为过去的管理办法已经做了不少的改变,比如说原来是"资金、任务、权力、责任"四到省,而现在已经大部分到县了;二是加强教育和培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并使基层干部了解和掌握新的办法和规矩;三是要加强监督,"警钟长鸣",对于敢于以身试法者要坚决处置,发挥警示作用;四是要建立一些新的机制,比如说驻村工作队。他们不但了解党的政策,而且与当地人没有太多瓜葛,便于开展监督。至于说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少数作用发挥不够,也要进行调整和加强。
扶贫资金县级统筹管理要跟上
南都:目前,扶贫资金管理的发放权限已下放到县级机构,让县里统筹使用,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资金使用的效率是否提高了?
范小建:扶贫资金的管理权限逐步下放到县,这肯定是个方向。因为目前扶贫资金的使用大多是在村里和农户,中央和省都不可能管得那么细。总体上是要逐步下放。2015年是达到了75%左右的县,今年基本上都下放了。据了解,下放以后,从资金的拨付情况看,比原来肯定是快了,这一点是明确的。但一下子都到县,下面还有个"接不接得住"的问题,在管理上可能一时会有点跟不上。好在现在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了。我想逐步会有所改变。
南都:你去年也对县一级管理发放扶贫资金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如果管理跟不上,容易出问题。现在来看,您的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之后,考虑如何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范小建:就是担心出现一些类似的情况。不过,既然已经注意到了,并在努力改进,相信会逐步得到解决。我相信在一线的同志会拿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南都:你去年也特别提到,要重点加强移民搬迁项目单位资金管理,为什么?
范小建:因为这方面的资金量太大,时间太集中,项目太多,环节太多,客观上容易出现漏洞。根据易地扶贫搬迁的规划,"十三五"期间要有9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搬迁,资金总量5922亿,如果再包括同步搬迁人口,搬迁人口规模将达到1628万,资金总量达到9463亿。因为单纯搬出来还不行,还要考虑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逐步能致富。所以,这两年搬迁的密度就比较大,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249万,2017年还要搬迁340万,任务比较集中。
产业扶贫要长短结合、注重可持续
南都:考虑到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弹性,产业扶贫中的同质化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重视,怎么解决?
范小建:在市场体制条件下抓扶贫,的确要注意扶贫产业的同质化问题。受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往往有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有局限性和相似性的特点,政府不支持不行,管得太具体也不行。如果都采取短期措施,同质化的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南都:会不会由于市场的原因,让这部分人瞬间又回到贫困状态?
范小建:这的确是一个挑战。搞不好,因为市场波动而出现返贫是完全可能的。为此,要特别注意发挥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作用。在产业布局上,还要特别注意长短结合,注重扶贫项目的可持续。(采写:南都记者 吴斌 陈磊)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南方都市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