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两型试验区获批已经10年,在国家认监委及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标准化推进绿色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初步建立起比较系统的两型认证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湖南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特权的长株潭两型试验区,从“什么是两型”、“怎么建设两型”开始,出台“两型”标准工作文件,创制了70多项“两型”标准、规范、指南。例如,围绕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制定了“两型”产业、企业、园区等标准指南;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定了“两型”县、镇、村庄建设标准和“两型”建筑、交通建设等标准指南;围绕推进社会生态文明进步,制定了“两型”机关、学校、医院、社区、旅游景区等标准指南。“两型”成为看得见、讲得出、用得上的客观实在。
认证是标准落地的定音锤,让标准落到了“两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长株潭三市率先试点开展“两型”旅游景区、“两型”村庄、“两型”园区、“两型”机关、生猪生态养殖等标准的贯标和认证。从规划、设施、服务、环境等方面对景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推广“两型”生态厕所,建立符合“两型”标准的硬软件设施和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标准的引领、规范和约束作用,实行“统一认证目录、统一认证标准、统一认证标志”,使认证成为推动、评价和考核“两型”工作的工具,真正发挥了规范和引导的效应。同时,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不收取认证费的方式开展认证工作的基础上,还建立认证奖励政策,让通过认证的单位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让认证品牌、声誉有价值,走出具有湖南特色的“两型”认证之路。
“两型”认证激发了各参与主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内生动力,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长沙经开区创新健全环保监管体制机制,完善或增设了环境应急、总量控制、现场管理、固废(危废)管理等职能岗位,从职能上保障了节能减排要求的落实;郴州福泉山庄建设地热综合利用系统,将温泉热水延伸供应到餐饮、客房供暖、洗衣房烘干设备等环节,大大提高了地热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两型”认证,各创建单位按照“两型”标准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实现了节能减排。
村庄更美了,村民更富了,这是望城区光明村开展“两型”认证后的最大感触。按照两型村庄标准,光明村创新环保自治机制,村环境做到了检查和不检查一个样,有人参观和没有参观一个样。村庄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光明村成为了湖南一张集“旅游观光、生态文化、现代种养”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名片。在长沙县锡福村推广两型技术和生态养殖标准,创造了“以绿狐尾藻生态湿地为技术关键的养殖废水治理模式”,带来了养殖污染治理的革命性变化,成果在湖南、浙江等省市推广。“两型”认证不仅推动了环境的改善,也推动了产业转型。通过“两型”企业、“两型”园区标准的执行,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投资过热的产业,促进了一批绿色产业脱颖而出。株洲市高新区建立健全“两型”产业集聚发展的激励机制,走上了产业绿色发展的快车道,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排名持续保持第28位。
“‘两型’认证有效解决了过去‘两型’社会建设缺乏可评价依据、可量化指标、可约束手段、可追溯管理、可持续机制等难题,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创新了手段。”湖南省质监局副局长周笑春认为,通过认证,发挥了标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约束评价指标,进而变成有形的产品和服务,使“两型”具象化。以标准化优化红头文件,以第三方认证优化政府检查评比,为政府职能部门创新了宏观调控和监督考核的政策工具,促进职能转变。认证作为“两型”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各方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为社会各方提供了可以指导生产消费的识别信息,让企业对于“两型”的投入获得社会认知和市场回报,激发了社会公众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热情。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质量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