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资源型县域如何实现华丽转型

[ 作者:赛迪顾问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05 录入:王惠敏 ]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激发经济主体发展活力、释放内需潜力。以资源开发而兴起的资源型县域,在新的环境下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对于资源型县域来说,实现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将成为未来的工作重点。

资源型县域发展面临新挑战

资源型县域发展以资源型产业为依托,面临创新乏力、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挑战。具体来说,资源型县域在创新领域并不具备优势,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资源型县域追求资源开发规模化的开发模式,虽然可以取得明显的短期效应,但是会造成资源型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并抑制县域非资源型产业的技术进步、管理创新,难以形成创新环境和创新体系。资源型产业对技术需求相对较弱的特点,也使得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创新进度缓慢。而资源型产业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不高的特点,也造成资源型县域的人才竞争力较为薄弱,并存在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资源型县域转型之路

在新形势下,资源型县域应在创新、产业改造等方面着力,通过综合的转型发展路径,实现华丽的转身。

首先,资源型县域推进产业转型应坚持创新驱动,做好体制机制、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创新支持。要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能力,以企业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快搭建中小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桥梁,积极推进中介服务的网络化,提高创新要素与运行主体的效益和竞争水平。在推进转型工作中,要创新投融资机制,营造宽松的投融资环境。

其次,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城市结构调整。在推进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装备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同时,加快形成生态产业集群的基础,实现产业链的绿色延伸。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第三,要推进产业结构柔性改造。通过进行柔性改造,提升加工制造的灵活性、生产组织的可变性和协调性,打破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路径锁定”。

最后,要促进城市功能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资源型县域在转型中,应积极完善城市自身的服务功能,加快培育第三产业,发挥城市的信息聚集、教育培训和生活服务功能。同时,要重视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县域企业做好配套服务和支撑。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赛迪顾问)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