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大潮越演越烈,中国越来越多的耕地主不处于被荒废的过程中,大部分具有劳动力的青壮年基本上都进城去务工进而获取更高的收入,而留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和儿童。尤其是近日来土地转租市场频频遭遇冷门,并且玉米以及大米的价格都出现了下跌的情况,即使一年辛苦到头中的所换来的收入也不是那么理想,那在当下中国农村究竟还有谁在种地?
老年人干不动之后,农村谁来种地?
不得不说粮食产业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纵观中国当下的农村着实让人们感觉到比较焦虑和无奈,青壮的劳动力大多都觉得农村种地所获取的收入远不如城市务工来的多,而土地转租的租金也持续走低,留守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幼童,基本上都不具备干重体力活的能力。
记者通过农村实地考察发现,当下很多从城里务工回来的青壮年不仅不愿意种地,即使少部分愿意种地的也种不好。所以之前很多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会选择将土地承包给他人来种,靠收取租金来养老,但由于连日来出现的粮食价格走低因此租户想要将地租的价格调低,可农民又不愿意,但将地租调高,租户基本上就很难再赚到钱,所以在租金的协调方面很难达到一致。
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幼童如何适应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技术以及创新上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同时部分的乡村也实现了机械化的种植和收获,部分村民的收入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实行新型农业技术的基础上的,所以当下我国的农业种植想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就必须要掌握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如选择种植一些优质培育的小麦种,并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之后,往往小麦的产量是可以达数倍的提升的。
而留守在农村的这些老人往往都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对这些新的农业技术手段往往都接受比较慢,更不要谈科学化的管理和培植了,而大部分的幼童还没有接受教育,所以想要靠这些留守的老人及其幼童来发展新型化的农村经济是非常困难的,种地也要讲究一个科学的种法才能真正的获得高产量。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由上述就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是非常严重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在制度方面落实和保障一些惠农的政策非常有必要,让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因为这些优惠的政策而选择在家乡发展。转变过去的小规模作物种植的方式,通过科学化的种植和培育实现收入的跨越式发展,这样农村的青壮年们有了更多的盼头之后也就会愿意留在家乡发展,也就不用再愁没人种地的问题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头条(头条号/财经最前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