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内地的多种展销会上频繁有了台湾农产品的身影,它们一度成为展会的吸睛点。比较而言,内地的一些农产品在品牌推广上虽然做了不少努...
近几年,内地的多种展销会上频繁有了台湾农产品的身影,它们一度成为展会的“吸睛点”。比较而言,内地的一些农产品在品牌推广上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是在“精致农业”上还有很多改进之处,台湾农产品走俏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他们凭啥这样火?
首先,台湾农产品的文化牌策略打得非常成功。
纵观台湾农产品的营销过程,许多富有创意的台湾农产品都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并进行了较为巧妙的结合。比如特色甜柿,就通过“柿业发达”(事业发达)的取名,展示独特品质特性,充分开展文化营销。其他诸如南舍难分(难舍难分)的南瓜、一举夺葵(一举夺魁)的山葵干等,均注重做好彩头。
除此之外,他们注重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善于讲故事,尤其是注重对土著文化和历史相关看点的挖掘。比如用故事“包装”茶叶,他们借力电影《赛德克·巴莱》中赛德克人抗击日本人的民族形象和故事,让人披着当地土著赛德克人黑红相间的织布,沏起飘香的高山茶,将茶命名为赛德克的茶。
可以说,每一个农产品都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把最好的产品通过包装保持最好的风味,才能最佳体现出农产品独特的附加值。
其次,台湾农产品在食品安全概念营销、互动和组织公信力建设上做得非常好。
台湾的农产品,也曾因“毒奶粉”“毒淀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导致当地食品的好口碑受到一定质疑。面对食品安全的困局,台湾农产品通过展会形式现场展示制作过程,和客户进行了互动。
比如针对百点公司生产的全谷物速食米和速食挂面,有人产生了疑问:“开水能把米饭泡熟?有没有添加化学物质?”百点公司利用展会现场演示和讲解,尤其是注重技术性的视频演示,告诉大家,通过物理压榨方法是可以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这样的营销互动让消费者打消了疑虑。
同样的,台湾农产品在注重组织性的公信力上主动出击,地区卫生福利部门会定期采用信息披露的方法发布农残检验信息,这在建立公信力上确实很管用。对于超过“农药安全容许量标准”规定或不符合使用规定的农产品,卫生部门将追查来源,依法进行后续处理。较为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可以确保组织公信力,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再次,台湾农产品具有较好的精细加工工艺和产品创新力。
台湾农产品在品种上并不比大陆丰富,但是他们非常注重在有限的品种上进行工艺创新,开发不同的产品系列。
比如台湾鲜氧屋的魔法元气酱,人气爆棚。而魔法元气酱就是用5种原蔬再加入苹果、水梨自然发酵一个月,让它静静地密酿出自然的味道。此外,他们还用香菇做成肉松、饼干和香肠,用水果叶制成健康茶等。和普通农产品相比,从台湾来的各类商品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做工更加精细,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因此,品牌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最后,台湾农产品热销得益于对市场的及时调研和应变策略。
台湾农产品在经过初期的市场快速拓展以后,也遇到了市场应激疲劳的问题。大陆消费者对于台湾农产品的新鲜感在降低。与此同时,台湾农产品开展了精细营销,走定制路线,帮助农民将产品分级,通过联合经营模式,统一打造台湾农产品大品牌概念,通过与内地市场的深度对接,启动定制营销模式。市场的反馈能力直接体现出品牌的适应力和拓展力,应对市场变化的准确和快速也是台湾农产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在内地的大量农产品也有待进一步发掘,仅仅在湖南地区,就有多种优质农产品,诸如“沁香一号”湘米、“齐家”山茶油、“百叠岭”绿茶、道县脐橙等,都能凸显出湖南的农业特色。
近几年,农产品加工业的利润呈两位数的增长态势,销售利润率也在增高,远高于其他加工门类。毕竟农业是一个需求行业,在当前消费逐渐升级的环境下,农产品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内地大多数农产品相关企业品牌营销功课不足,营销实施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精细化,台湾农产品卖得这样火,品牌营销做得这么好,并不是他们具有多少我们没有的营销手段,关键是是否做得足够精致。
多种精致农业和精致营销的累加效应,也促成了今日的台湾农产品之优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细节入手,效应叠加,这才是我们应该从台湾农产品热销现象中借鉴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馒头哥农业梦工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