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用时代气息滋养农民精神风貌

[ 作者:梅花傲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10 录入:吴玲香 ]

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通知,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市考察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1月6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物质生活日益充裕起来,但在一些地方,农民的精神家园还缺乏生机,农民的精神风貌与新时代还不相适应。尤其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聚众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陋习生,与新时代倡导的文明乡风格格不入,影响了乡村全面振兴。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认为,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体现时代特色,富有时代气息。换言之,要用时代气息滋养农民精神风貌。

把乡风文明种进农民心田。农民精神风貌不能孤立存在,与精神文明程度尤其是周围的风气息息相关。乡风文明了,乡村才会变得更美丽;农民文化素质提高了,其精神风貌将自然得到提升。从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看,只有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文化,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不断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这就需要,一方面要对传统优秀文化、时代先进文化常讲不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一方面要抓好载体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村风民俗、家庭美德、平安村屯、农家书屋等思想文化建设,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家庭观、消费观,绿色生态殡葬观,营造敬老爱幼,邻里互助,团结和睦、崇学向善的浓厚文明乡风。

农民精神风貌要与时俱进。农民精神风貌反应时代特色,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其衡量标准也应不断提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核心是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人的思想融入时代,体现时代的价值取向。而人的思想观念往往受社会环境影响而不断变化,要跟上时代步伐就需要从精神层面不断调整和校正观念,使人的行为始终受正能量驱使,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就要求因地制宜地抓好结合工作,即:要与培育文明乡风相结合,让乡风民风与时俱进美起来;要与繁荣农村文化相结合,让文化生活与时俱进美起来;要与建设优美环境相结合,让人居环境与时俱进美起来,最终落脚在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上。

用好家风滋养农民精神风貌。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好家风对家庭成员在个人修养、品德操守乃至子孙后代健康成长等方面,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让这个家庭更有人性,更具人情味,也为提升精神风貌增值。相反,如果一个家庭的家风不正,那么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成员,就可能会出现问题。今天我们倡导传承良好家风,最本质的道理就在于此。家风之于农民,更有特殊感情。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多数来源于农耕文化,有着天然的朴实。站在新时代回望家风,那是一种别样的情分,一种家族奔兴旺的执着。也因此,让农民精神风貌更灿烂。

农民是质朴的,农民风貌也是质朴的风格。鉴于此,笔者有理由坚信:新时代农民风貌一定是丰满、美丽、朴实的。正因为丰满、美丽、朴实,才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凝聚社会道德力量。由是观之,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离全面小康就不远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文明网 2018-01-0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