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2017中国县域经济100强”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在北京联合发布。榜单发布以后,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刷屏,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榜一时成为县域经济研究领域的焦点。为了更准确地解读榜单信息,赛迪顾问和新华社瞭望周刊社联合组成的县域经济研究组对一些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
第一问: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经济增长降速、结构转型困难、体制机制制约、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的挑战,传统依赖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亟需开辟新路径、培育新动能,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了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特色小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创新驱动方面的政策,如《“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为县域经济新动能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二问:为什么要做百强县的研究?
中国县域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的70%以上,因此国家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重点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百强县”作为县域经济中的排头兵和风向标,不仅引领着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为“五大发展理念”在县域的贯彻落实提供学术支持和价值信息。
第三问:评选单位的权威性如何?
赛迪顾问是中国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在业内率先通过国际、国家质量管理与体系标准认证的现代咨询企业,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瞭望周刊社是新华社正在倾力打造的以“瞭望”品牌为核心的中国具有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央级全媒体期刊与融合式智库集群,多次被中央领导同志和主管部门誉为“中国时改新闻期刊的一面旗帜”。
第四问:百强县的研究对象是哪些?
本次县域经济100强的研究开始于今年1月,研究对象为截至2016年底,全国(不包括港澳台)除市辖区以外的1897个县级行政区划(包含366个县级市、1360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林区、1个特区)。研究组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及绿色发展四个方面综合考量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所采用的数据均来源于公开统计资料。
第五问:百强县研究的指标体系有什么特点?
县域经济的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研究组经过多次反复讨论,在综合考虑系统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情况下确定了最终的指标体系。本次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等4个方面筛选了12项指标。其中经济实力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增长潜力包括近三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研发投入占比、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富裕程度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镇化率;绿色发展包括万元GDP能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第六问:百强县的地域分布有什么特点?
百强县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总体呈“东多西少、强省强县”的区域分布格局。百强县榜单中,东部地区占76席,中部地区15席、西部地区8席、东北地区仅占1席。其中,东部地区的浙江、江苏、山东三省表现最为抢眼,分别占23席、22席和21席,占据了百强县的六成以上;苏州、南通、宁波、嘉兴、青岛等所辖县域全部上榜。而广东、辽宁、安徽、江西、陕西、四川、云南、新疆等省(自治区)均仅有1县入榜,黑龙江、吉林、山西、青海、甘肃、宁夏、广西、贵州、西藏等省(自治区)的县域则无缘百强榜。
第七问:百强县研究的主要进展是什么?
首先,百强县经济实力突出,以占全国2%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1%的GDP。其次,富裕程度高、消费能力强,百强县人均GDP高达9.7万元,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万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万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5%、29.1%。再次,逐步摆脱投资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4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4%,远低于全国81.5%的平均水平。但其经济开放度相对较低,进出口总额仅占GDP的10%。
第八问: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有什么方向性的建议?
研究组认为各地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制定合适、科学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自身总体发展水平,而不应过分关注榜单排名本身。从宏观上看,我国产业发展体现出从东部和中心城市向中西部及周边转移、从乡镇工业向园区工业和城市网跃迁的趋势,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特征的新经济正成为百强县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也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转换,例如政府角色应由管理者向运营者转变、招商模式应由被动吸引向生态补全转变、协作模式由产业转移向协同集群转变。具体的,赛迪顾问对未来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快创新驱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二是优化产业体系,提升县域竞争优势;三是践行绿色理念,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四是鼓励公私合作,创新PPP应用模式;五是融入城市群,促进跨区域协同协作。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赛迪顾问 2017-07-18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