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用“绣花”功夫重塑 “造血”功能

[ 作者:杨锴淩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05 录入:吴玲香 ]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6月1日下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和联组会议,听取省长尹力关于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6年,全省实现5个贫困县摘帽、2437个贫困村退出、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9.6%降至4.3%。我省成为扶贫开发工作被国家列为综合评价好的8个省份之一。会议指出,我省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加深“底线任务”“绣花”功夫的思想认识,统筹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抓好抓紧扶贫工作。

要“造血”,党建工作不可落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发现贫困户脱贫愿望弱,是脱贫工作的“拦路虎”,要帮扶就必须先带动。一方面要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加强对村级各组织的管理和领导,增强村干部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要提高脱贫攻坚的帮扶能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努力创建一批带领致富党支部、培养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

“造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俗话说“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对于扶贫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党员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落实到户到人,挨家挨户找准“病因”、开好“良方”、明确帮扶责任,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造血”还需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扶贫合力。结合贫困户自身特点开展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及党建结对扶贫,构建起在党组织领导下,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共同参与的扶贫格局,充实帮扶力量,打造出多元化的扶贫新模式,重塑贫困户“造血”功能,除长久之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