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热血撒青山 英魂不灭驻心间

[ 作者:兰晓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22 录入:吴玲香 ]

5月11日,中共绵阳市委决定追授青方华同志“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时在全市开展向青方华同志学习活动,并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严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以“绣花”功夫打赢脱贫攻坚战。(5月17日 《绵阳日报》)

枫顺乡小坝村,地处四川江油西北部的山区,这里山高崖陡,沟谷纵横,是江油市最偏远的地方之一,也是江油市最穷的地方之一。青方华同志生前便在这里当了18年的党支部书记,将自己最美好的18年,献给了这里的大山,献给了这里的老百姓。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为大山里的老百姓脱贫致富而奔走。

然而,壮志未酬身先死,2016年12月20日,青方华同志在脱贫攻坚走访贫困户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8岁。噩耗传来,小坝村和枫顺乡的干部群众悲痛不已,纷纷自发缅怀这位一心为民的好书记。

虽然青方华同志已经离开,但他的精神却长在,2017年1月,中共江油市委追授青方华同志“江油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5月,中共绵阳市委追授青方华同志“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时开展向青方华同志学习活动。

向青方华同志学习,要学习他牢记宗旨、永葆本色的政治品质。1996年7月,28岁的青方华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当就是18年。18年来,青方华同志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村里的老百姓服务,打通并硬化了11.7公里的村道、3.1公里的组道、2.1公里的入户路,极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生产生活“行路难”问题,为老百姓打通了脱贫奔康的致富之路。

向青方华同志学习,要学习他迎难而上、带领创业的拼搏精神。修路难,比修路更难的是让老百姓掌握致富的本领。为了让老百姓放心地跟着他发展产业,十余年来,青方华同志带头试种了断木木耳,带头建起了食用菌种植大棚,带头养殖天府肉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拼搏精神,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更一次又一次给老百姓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逐渐填满了老百姓的钱袋子,慢慢摘掉了头上的穷帽子。2016年11月,小坝村顺利通过江油市、绵阳市关于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考核验收,圆满实现四川省定摘帽村退出目标,成为枫顺乡首个人均收入突破万元的村。

向青方华同志学习,要学习他公正办事、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青方华同志的为民奉献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始终放在心上、一直践行在路上的。村民间有什么吵得不可开交的矛盾纠纷,青方华一去就能解决得巴巴适适、妥妥帖帖,只因青方华办事公正,群众都服他。在他的努力下,多年来小坝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少有矛盾纠纷。多年的奔波操劳,使青方华积劳成疾,工作中甚至突发过脑溢血住进医院。但即使躺在病床上,青方华同志仍然时刻牵挂着村里的情况,防汛抗灾、修桥修路,他都放心不下。即使脑溢血后遗症导致左手不太灵活,很多事情做不了,但他依然停不下来,不幸在脱贫攻坚走访贫困户途中遭遇车祸而永远离开了我们。

扶贫热血撒青山,英魂不灭驻心间。为改变小坝村的落后面貌,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目标,青方华同志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更付出了汗水和生命,他的音容笑貌和高风亮节将永远留在党员干部群众的心间,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也将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严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单位:四川省梓潼县检察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