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新闻媒体陆续曝光了一批基层村官成为“村霸”的“保护伞”,甚至自己沦为了“村霸”的典型案例,如河北定州“最牛女村主任”孟玲芬、河南漯河“万岁”主任张建国、广西灵川村支书梁某等案件。回顾这些案例,不难发现,村霸乡匪和基层贪腐就是同一个问题。2015年6月《人民日报》为此刊发专文称,“基层贪腐、乡匪村霸,农村这些问题中央看到了”。中央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村霸架空国家权利,用暴力威胁手段剥夺农民选举权利;看到了村霸坑害百姓利益,中央政府出台的惠民利民政策成为私人谋取巨大利益的工具;看到了村霸损害政府形象,贪污、挪用各级政府扶持农业、农民的各种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末端神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党在广大农村的执政根基。然而,“村霸”现象的产生,败坏了党风政风社风,紧张了党群干群关系,侵害了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影响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其危害毋庸质疑。
不能让“村霸”影响党的执政根基!中纪委、最高检连续发声,要求加大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坚决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刑事犯罪,突出打击为“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职务犯罪。
打击村霸,要净化农村政治生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净化农村政治生态作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工作重中之重来抓。一是要把选人用人作为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二是要把整治四风作为优化政治生态的重点内容,着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三是要把培养信仰作为优化政治生态的动力之源,着力加强基层干部政治文化建设。
打击村霸,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霸”、宗族恶势力的出现,恰恰是由于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被弱化、虚化,少数农村党组织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选拔好后备干部,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二是整顿后进村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三是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让一部分贫穷党员先富起来,带动农民群众共同致富。
打击村霸,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一旦发现涉农职务犯罪和涉黑势力活动,尤其对性质恶劣、侵占人民群众利益及对治安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的,纪检、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要及时介入,坚决把不良势头打下去,形成强大震慑力。要把惩治腐败作为打击村霸的重要切入点,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快构建“不能腐不易腐”的机制。
打击村霸,要严格落实村民自治。要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规范化、透明化管理,作为杜绝和抵御“村霸”的制度保障,严格村两委选举的程序和规则,保证程序的公正透明。充分调动群众主观能动性,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防止“村霸”干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