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先后经历了两轮大规模的土地调整。第一轮,1984年国家提出土地承包期限是15年不变,第二轮是在1993年提出的,土地延长承包权30年,中央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意在保护农民的整体利益,让农民增强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信心。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人口流动大,户口迁出多,出生、死亡人数不成比例,这造成了土地供给不均衡,有的家庭无地可种,有的家庭户口迁出,家里数十亩地闲置或流转。
小编总结了下造成土地供给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农民工户口迁出,近20年来,城市的发展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外出工作,想法设法把户口迁进城市。虽然户口迁走了,但村里的耕地还在个人名下,受承包期限约束,耕地很难被村集体收回。据统计,农村户口在这一期间段减少了2亿之多,但大部分农村的土地没有因为户口迁出而重新分配。
2、出生、死亡人数不成比例,自农村实施计划生育以来,出生人口虽有明显下降,但大部分家庭都育有两孩。而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死亡率却明显降低。家庭组织成员的变化造成了土地严重不均衡。
3、“死人种活人地”,这种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国家政策“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旨在对家庭成员间自行调整耕地,但在实际运用中,有的家庭(家族)后代人少或已迁出农村,造成了一人种好几个死人地的情况。而出生子女多的家庭又无地可种。
从1993年第二轮承包政策下达到完成承包,经历了大概7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土地承包到期在2023-2029年。受二轮承包合同的约束,在此次土地确权工作中,地多人少的家庭、迁出户无论种与不种,都可以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认,或执行原土地承包合同。
这样一来,农村地多人少的家庭、迁出户就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二次收入,而对于地少或无地农民,只能通过流转土地从事农业种植,这无疑又会增加种植的成本。
现如今,在广大的农村,这种耕地的不匹配现状,将会长期困扰着无地或地少的农民。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三农无小事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