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但这不等于说让干部干得热火朝天,贫困户在家坐着拿钱。近来简单的“给钱—拿钱”式扶贫凸显出两大问题:一是这叫“走捷径”。时间紧、任务重,扶又一下子扶不太起来,好些困难得下水磨功夫,还是给钱最简单。财政没钱也不要紧,让企业参与嘛。二是容易养懒汉。坐着能拿钱,谁还起来干?贫困户失去了主体性,人穷叠加上志短,甚至还有了歪理:你不给我钱,你的任务完不成,到时间“军令状”治的是你,你看着办吧!
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
笔者认为,塞手里锄头容易,教会人锄地难,而后者才恰是最关键的一步。扶贫要“授人以渔”,要有足够的韧劲和勇气,为人民群众选好项目干好事,才能带领群众奔向小康幸福生活。一要因地制宜。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对症下药”,因人因事因地因时施策,做到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帮助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定准帮扶措施、选准发展项目,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二要示范带动。要能人带村,切实把贫困群众当家人,把贫困群众的事当家事,对涉及农村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充分听取困难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困难群众的承受能力。三要突出实效。切忌喊口号,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破解贫困地区的发展难题。注重经验实绩运用推广,对扶贫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及时发现总结推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