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一位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吐槽:扶贫工作中,各类登记表、调查表、明细表、记录表雪片般飞来,“5+2”“白加黑”都难招架,最多时一天就填了48份。大量时间、精力耗在纸面上,要为村里做点实事,反倒只能挤时间。(人民日报,12月11日)
扶贫是为了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扶贫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的群众过上更好更富裕的生活。扶贫政策的制定目的无一不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及重视,党和国家是真心实意想通过一系列的扶贫政策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然而,在脱贫攻坚这么关键的时候,部分部门及人员却不考虑实际情况,依然要求基层的扶贫人员报这样表那样表的,导致扶贫人员将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的时间都还要去挤。当然,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越来越实,很多工作都要到村、到户、到人,我们不能否认调查摸底、建档立卡的作用。但是,大量连篇累福,内容雷同的文件资料却对扶贫无任何意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们有的部门还是不务实,在搞形式主义,在搞形式扶贫,资料扶贫。
笔者认为,扶贫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脚踏实地落到实处,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不让扶贫浮于形式。对此,我认为我们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们要深刻理解扶贫政策的内涵,这是民生工程,是长久的工程,不是说表格上显示脱贫了老百姓就真正的脱贫了,我们不能表格脱贫,而是要将扶贫落到实处;第二,我们我想办法,讲策略,在扶贫的同时,当然也不能避免数据的收集,统计一些报表也是正常的,那么我们制发表格的部门就要好生思考,做好同类项的合并,让多余冗杂的报表见鬼去;第三,我们更要以实际行动来扶贫,多做一些真正能让老百姓脱贫的事,少一点形式主义。
当然,扶贫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大体上是好的,我们也理当相信,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实现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的。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