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王森:容错免责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

[ 作者:王森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09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温州市出台了改革创新容错免责办法(试行),对当地干部在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先行先试等试点过程中,未达到预期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行为,以及过错失误等,免于追究责任。(12月7日中国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出现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倾向。这种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能担当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如今个别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上“束手束脚”不敢前进、不敢担当,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应的免责机制。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近日,温州市出台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办法(试行),笔者认为,这是解除了广大干部的“束手绳”,在干事创业道路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为创新者“开绿灯”。敢于创新,往往敢于突破原有经验模式,打破过时的条条框框束缚,不惧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改革创新,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创新过程中容易出现达不到预期效果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等情况,容错免责机制可以免于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党员干部轻装上阵,大胆谋事,敢想敢为。

为担当者“兜住底”。敢于担当,就敢啃“硬骨头”、敢当“先头兵”,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和差错。如果导向不准、体制不顺,工作中的“领头羊”极可能成为“替罪羊”。容错免责机制为担当者壮了胆撑了腰,激励奋发有为者勇往直前,无所顾虑。进一步保护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使敢于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笔者认为,容错免责机制不是“包打天下”的“尚方宝剑”,要警惕个别干部趁机“钻空子”,将容错免责机制作为知错试错、明错犯错、违规违纪的借口和“挡箭牌”,成为腐败分子的“护官符”,这是决不允许的。要把在干事创新中因先行先试出现的一些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坚持赏罚分明、激励干事,建立完善科学的考评奖惩机制,引导带动广大干部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勇于担责,真正让敢闯者大胆干事创业。

作者单位:绵阳市涪城区大桥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