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为官不为”的消极心理在干部队伍中有滋生蔓延之势。由于心存顾虑、不敢担当,一些干部在改革创新路上步履迟缓,甚至止步不前。改革是有风险的。成功了,自然有鲜花和掌声,失败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但实际工作中,对干部过错缺乏必要的包容,一旦出现失误,将遭受非议甚至被问责处理,导致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挫。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文学家那里,“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没有人是永远的“常胜将军”。 成功奠基在失败之上,改革攻坚,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容错机制”,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改革发展过程中要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敢想、敢做,更要引导干部严以用权,科学、民主决策,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要鼓励各级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大胆改革、大胆探索,鼓励他们在传统中实现“突围”,保护好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弘扬敢想、敢干、敢担当的正能量,为他们撑腰打气,让他们能挺直腰杆,甩开膀子,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改革前进路上布满荆棘,“容错机制”就是要用制度为真正的改革创新者撑腰,让他们“轻装上阵”,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但容错机制绝非“尚方宝剑”,要分得清失误与错误之间的鸿沟,以免知法犯法、肆意乱为,以权谋私。
作者地址: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