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在晴隆工作期间,认准了发展种草养羊产业来破解石漠化严重、贫困面大两大困局,带领晴隆县探寻出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并举的产业新模式,被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羊书记”“羊专家”。(《新华网》10月10日)
贵州省晴隆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核心区域,大山上遍布 产业之路有关。在任期间,这位“羊书记”深入调研学习,对传统的“晴隆模式”进行升级,确立农民享有羊的产权,提高农民养殖积极性,又改良养殖品种,调整养殖结构,打造出属于当地的“晴隆羊”品牌,发展“种草养羊”探寻出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并举的产业新模式。2012年初至2015年底,晴隆县的贫困人口从16.19万人减少到7.9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2.2%降至25.1%,种草养羊产业所做贡献超过50%,已成为晴隆脱贫攻坚第一大产业。
提到扶贫,我们并不陌生。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已经使7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脱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精准扶贫中产业扶贫是首选,产业扶贫如何抓,笔者认为,“羊书记”应为产业扶贫路上的一面镜子。
现实中我们很少听到群众称官员为“羊书记”“牛书记”“葡萄书记”,不是人民群众没有这个习惯,不然也不会出现“表哥”、“房叔”,更多是人民群众在扶贫中没有收获感,内心送不出这样的称呼。扶贫的关键是要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选对路子,路子准了民不穷,扶贫的路上也应该多些像姜仕坤这样的“羊书记”,深入调研学习,成为一个产业“专家”,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立足当地的产业基础,坚持市场导向,发展属于当地特色品牌,以产业发展助力扶贫工作。只有彻底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口袋里有钱了,有获得感了,群众才会从内心送出更多的“xx书记”称号,这种称号是群众对工作的认可,也是一种荣誉。
作者地址:四川盐亭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