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为保障公车改革工作,合理有效配置公车资源,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将推出公务用车定制服务及公务员家庭用车定制服务。”这个服务称为“公务的士”,“乘车人员须出示公务员证件方可搭车”“因私出行的公务员可享八折优惠”。(9月26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公务的士”献殷勤,部门出面作说明,对政府公信力仍有影响。福州市发改委车改办负责人25日表示,“公务的士”是企业自身设计的方案,完全属于市场行为,政府没有参与。对于“公务的士”,福州市没有给予任何投入与补贴,也没有签署任何合作协议。我相信这话是真的。但在公车改革的关键时刻,出租汽车公司推出公务用车定制服务及公务员私家用车定制服务,公司声称是保障公车改革,政府说这纯粹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与我无关。恐怕有人就会质疑,没有签署合作协议,会不会有口头授意?早不出台规定,制定相应制度,待“服务上门”后,再公开表示那是“单相思”,就难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如今,政府为民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推出了不少服务民生的新举措,但有的地方因事前征求意见、宣传不够,事中政务操作不够透明,对工作失误纠正不及时,重大事件办结情况没有公示,群众不了解,往往就不理解,不理解就容易误解,误解就会导致办了好事实事反讨埋怨,甚至是责骂。本来是事实,人们仍然不信,假话多了真也假,这是政府公信力受到戕害以后留下的痼疾。这一点我们不得不防。
企业开拓市场无可厚非,但应该讲规则,有序竞争。福州作为省会城市,除了公交出租汽车公司外,肯定还有其他出租车公司,应将之摆在桌面上,各公司按市场运作规则,公开竞争。“公务的士”将车辆类型分为若干档次,最低档价格与普通的士大致相同,“公务员享八折优惠”,“为公务员家庭用车提供服务”,这些热心的服务,就有可能消解公车改革释放出来的正能量,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无序竞争抢市场的印象。
“公务的士”向公务员献殷勤容易引起公众猜疑,也容易误入歧途。公车改革目的是取消领导干部的某些特权,为国家节约大量办公费用,控制车轮上的腐败,进一步端正党风。公车刚刚戴上紧箍咒,关进笼子里,你这边马上献上“公务的士”。公务员刚按不同级别享受了不同金额的交通费用补贴,“公务的士”立马上阵,实施定制服务,演变成了新的公车群。本来公务员有选择坐车的权力和自由,实行定制服务后,这难免让人联想到其中有无各自的利益需求,是不是新一轮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务的士”侧重对公务员的热心服务,这本身就是官本位思想的反映。公务员出示证件,私人用车、家庭用车不仅可以提供服务,而且还有价格优惠,这无形之中就助长了特权思想,滋生了官僚主义习气。公车改革的社会关注度高,部分人本身对这项改革的结局和成效就持将信将疑态度,在这个时候“公务的士”大献殷勤,无论是企业要创新服务,还是借机炒作,都难免引起公众的猜疑,还容易误入歧途。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七日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教育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