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业也可能成为环境污染源

[ 作者:管博士有机农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20 录入:实习编辑 ]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农药、化肥、废料、沉积物、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农业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只达0.52;化肥、农药存在使用量偏大、利用率偏低现象,化肥农药利用率仅为35%;畜禽粪便治理方面,当中国畜禽养殖总量不断上升,全国每年产生38亿吨畜禽粪便,有效处理率却不到50%,已成为困扰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瓶颈和影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现在的情况,总体上叫不容乐观,但是污染种类多、分布广,各种类型在不同地区差异是比较大的。比如说在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问题、白色污染问题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可能农药化肥面源污染的问题相对就比较突出。再比如说我们南方,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相对来讲可能农业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就比较突出。

现在农药使用量,我们说要控制在30万吨,现在在32万吨左右,我国农药利用率跟发达国家比较,我们还有较大差距。

畜禽粪污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最大的来源,农业面源污染在COD里面大概占到90%以上都是由于畜禽粪污。再有,秸秆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是76%,但是秸秆的量现在还在增加,秸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置,秸秆焚烧导致的环境问题大家都比较问题。另外,秸秆如果随意地堆到河沟里、湖里面,通过腐烂也会产生有害物质进入水体。

全社会还缺乏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高度关注

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面源污染自上个世纪70年代被提出和证实以来对水体污染所占比重随着对点源污染的大力治理呈上升趋势。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了土壤和水体污染,也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复杂多样,污染防治工作起步也比较晚,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并不容易。力争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一控”,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两减”,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三基本”,即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大江大湖流域水体污染最大的来源之一。农业生产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环水有机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生产实践内容。

江河湖泊储存着丰富的淡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耕地大量开发并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地表水水质变差,湖泊尤甚。水体中的TN、TP严重超标,富营养化现象严重,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管博士有机农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