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深入基层,防止扶贫扭曲走样

[ 作者:小魔鱼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12 录入:实习编辑 ]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我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过,在此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地区扶贫扭曲走样,让群众想到就害怕。

一些领导干部,把政绩看得重要,搞形象工程,急功近利,工作简单,不深入群众,在办公室“运筹帷幄”,将一些本就不贫困的人员列为受助者,脱了贫,致了富,才显示出扶贫的成果。而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真正需要帮扶的人群,却享受不到帮扶,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还有一些地方的领导根本就没认真了解贫困户的真实需求,一味等靠、无所作为,或者“捡进篮子都是菜”,因发展心切而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忽视扶贫目标本身。有些扶贫项目“看起来很美”,但与真正的贫困户关系并不大。在一些地方,扶贫“只见项目不见贫困户”并不鲜见,甚至扶贫项目资金被部分不法企业以扶贫的名义变相套取。国家审计署对西部一贫困县2010年至2012年年度扶贫资金审计时,就发现了类似问题。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是渐进式的积少成多的过程,而不是短期效应。扶贫要实际让贫困户有脱贫的思想和能力,而不是饿了给个鱼,也不是作秀。

习近平强调“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那些重政绩、搞面子工程、用花式扶贫来忽悠上级的行为应该得到治理,对在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干部必须惩治。干部在工作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领导干部必须要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流沟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

作者单位:梓潼县白云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