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即将入海的大河隔开了同宗同族的两个村庄——方家村与房家庄,在入海口的虎头崖上,逃荒落难至此的灾民也先后扎下根来,取村名为虎头村。自上世纪初,三个村庄呈三足鼎立之势,时友时敌,五代人跨越百年历程,上演着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作品全景式描写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以强烈的社会现实感与民生意识,重返历史,面对现实,回眸并思考了中国一百年来风云激荡的传奇故事。
我省作家方远的最新长篇《大河入海流》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由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的作品,7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是作家历经五年的呕心沥血之作,他用开阔的笔势、全新的视角和唯美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沧桑而神秘的中国故事。近日,记者对方远进行了专访。
从城市文学到乡村寻根
方远文学之梦的起始,源于家庭的影响,父亲方肇瑞是济南著名的剧作家,方远记得,小时候家里经常会来一些人讨论剧本。“讨论到爱情的时候,父亲就会把我撵走,因为我太小了”,而正是这种“神圣的氛围”,给了小小的方远文学的启蒙。
因为父母都是从农村到的城市,方远出生在济南,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创作的都是城市文学,创作虽然时断时续,但文学的梦想一直没有放弃,多年来,他已创作完成三部长篇小说和20多部中篇小说,其中中篇小说《门缝儿里的爱情》还曾获得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
写了多年的城市文学,慢慢的,内心里就想有所改变,想写写农村。写作转变的这种欲望唤醒了小时候十年的乡村生活记忆。那是在方远五六岁的时候,他回到胶东农村,和奶奶一起生活了整整十年,一直到1976年,才回到济南。那是一段纯粹的乡村生活,给方远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后来还写了很多有关奶奶、有关乡村生活的众多广受欢迎的散文。
终于有一天,方远决意写一部关于故乡的长篇小说。2010年那个乍暖还冷的春天,他独自一人回到了故乡,迎着寒气逼人的西北风,沿着村北的王河一直走到了入海口。“王河是莱州的母亲河,却已经没有了我童年时的美丽模样,河道干涸,垃圾遍地,丑陋得让我无法忍受。我在三山岛大桥上凭栏西望,这时正好夕阳西下,渔船穿梭,橘红色的晚霞映照得海面光怪陆离,犹如仙境一般。河与海形成的强烈对比,让我的思绪蓦然洞开,时光的隧道为我打通,我沿着它穿越到了一百年前的这片古老的土地,一个个鲜亮的先人微笑着向我走来,他们用异样而亲切的目光看着我,操着一副纯正的掖县腔,慢条斯理地问道:你是谁?你来干什么?我蓦然意识到,有一种深情,一直扎根在我的灵魂深处。我是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作家,作为方氏家族的后代,我是来向祖先们‘寻经问道’的,请揭开你们神秘的面纱,让我这个后生看个清楚!”
大河入海流,方远苦苦地寻找着方氏家族历史的源头,最终将起笔处定格在1911年那个多事的秋天,并一直延续到2011年,时间跨度为一百年。
在爱恨情仇中呼唤人性中的大爱与大善
2011年初,在省、市作协的支持下,方远以构思中的这部长篇小说申报了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并得到批准。于是,从济南到故乡,再从故乡到济南,五个春秋的日日夜夜,方远沉浸在他所编织的故事中,与那些真实的或者虚构的先人们对话交流,在现实与虚拟中徘徊与思考。“有时候,我会毫无意识地从电脑前站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踱着步子,模仿先人们的神态与语调,斟酌词句,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当坐在电脑前,开始为《大河入海流》列提纲的时候,方远说,他其实已经将方氏家族的历史与许许多多中国家族的历史混淆了,在某种程度上,虚构大于真实,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迷失了,提纲中的故事与情节已经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又是虚构的。“甚至于,越是觉得真实可信的部分却是虚构的,而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则大多源于真实的故事。”
刀光剑影,这是一部名门望族间的世纪恩仇记;弱肉强食,这是一部古老乡村中的百年争雄史。毫无疑问,世间没有爱是不可想象的,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形象思维迷失在传奇的历史长河中,但作家的理性思维却始终没有离开他的躯体。“我要用大善与大爱的基调去讲述一个家族的悲剧故事,尽一切可能去寻找刀光剑影背后的那份难得的人间温情,发现弱肉强食过程中的那份罕见的‘兔死狐悲’。放弃仇恨,以德报怨,宽恕别人也是在拯救自己,这是我对家族恩怨的最终定位。最为关键的是,我还要跳出家族史的束缚,以强烈的责任感与民生意识,往返于历史与现实之中,作一个能洞察一切的‘超人’,询问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在城市化的历史变革中,一座座古老的乡村将要面临什么样的选择?在具体写作中,我以土地改革为分界线,前面写的是两个名门望族的灰飞烟灭,后面则是写的两个村庄的黯然消失,由此演绎出中国农村近百年来的发展史。”
“含着泪,微笑着讲一个家族的悲剧故事”
《大河入海流》是一部典型的胶东地区家族题材小说,小说的故事性很强,爱恨情仇,刀光剑影,“有时候兄弟翻脸比别人更狠”,但在方远心里,这部小说的最终目的,却是要唤回人的亲情和良知,是要呼唤人世间的大爱和大善。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虽然情感很激荡,内心却有一种更大的坦然,“我是含着泪,微笑着讲一个家族的悲剧故事”。
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方童年,就寄托了作家对大爱和大善的呼唤。方童年是一个乡村郎中,当家族的仇人找他看病的时候,他会像对待所有病人一样对待他。方童年的干爹是一个从外地逃荒来的郎中,干爹告诉过他,作为郎中,你的眼里只有病人,见死不救跟杀人越货没有什么两样。书中写到一个汉奸的遗腹子,反奸清算的时候,有人要他开一副堕胎药,把汉奸的遗腹子打下来,方童年一开始不愿意,说孩子是无辜的,但禁不住家族成员的劝说,他还是开了药,说十天之内就能把胎打下来,但其实他开的是保胎药,十天之后孩子生了下来,他救下了一条命。“文革”时方童年又几次救他,并最终把这个汉奸的儿子收为干儿子。方童年有一个干爹,他自己又收了汉奸的遗腹子当干儿子,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却为大爱和大善播下了种子,“他们的存在告诉我们,人可以忘却仇恨,可以彰显大爱与大善。”
《大河入海流》以土改为分界线,之前主要写两个家族的故事,之后主要写村庄的变迁,一直写到乡村的城镇化,乡村最终变成了大海边的一个小区。百年变迁,呼应着呼啸的海水,激荡出了一段浩荡的民族秘史,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因此认为,“这是一部浩荡汗漫的小说,于百年跨度中展开河海交界处的人间悲欢,于咸淡激荡间写出民族的一段秘史。”
七十多万字的小说写完,方远意犹未尽,觉得故事还没有结束,下一部小说,他依然决定写故乡,这一次,他要写写从清末到抗战这段时期,方家船队的传奇故事。
【人物档案】
方远,山东莱州人,生于济南,现供职于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舜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发表小说、散文等近三百万字,多篇作品被报刊转载、连载,收入各种选本及年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坠落的天使》、《移情别恋》、《谁来爱我》,小说集《寻找情人》,中篇小说《神龟出没》《门缝儿里的爱情》等二十余部。曾获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济南文学奖、济南市精品工程奖等。
原载8月31日《济南时报》
中国乡村发现转自:微信号 神思方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