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开弓没有回头箭,战斗一打响,成千上万的驻村干部奔赴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只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驻村干部被视为是实施脱贫攻坚的重要“管道”和“总漏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下派扶贫的“上面人”群众充满期待,似乎因为“上面人”下来了,就可以带领他们脱贫致富了,好日子就有盼头了。但是在下派的干部中,有部分干部对待驻村工作不上心,下派驻村抱着“镀金”的思想,认为只要下去呆两年,干部简历上能够有基层工作经历这一项,便可方便日后的提拔重用。在如何开展驻村工作上没有系统的规划和想法,到村只是应付式“转一转,看一看”。等到领导要到村视察,他们便驻村准备迎检,领导走了,在村上便找不到他们的身影了。驻村工作停留在做给“领导看”形式上。
群众“最期盼的是解决问题,最担心的是形式主义”,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托付,带着群众的期盼到村工作,却“只挂帅,不出征”,实在令人失望!
驻村干部干事的态度直接关系到百姓脱贫攻坚的干劲和斗志。“转一转,看一看”的工作模式,只会让群众对于脱贫攻坚失去信心,对政府失去信心。驻村工作是一把“双刃剑”,驻村干部驻村期间的工作表现是干部作风与能力的“试金石”,如果工作作风漂浮,不仅影响脱贫攻坚任务的落实,对干部自身的发展也会造成影响。
驻村工作中既要沉下去、也要融进去;既要做到“身入”、也要做到“心入”;即要把群众当“家人”,也要把群众的事当“家事”。要经常入户走访,真心与群众打成一片,把村里的情况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情况了然于胸,让群众感受到干部就在身边,组织就是依靠。要带领群众谋发展、争项目,干字当头,甩开膀子、扑下身子,百倍用心、千倍用力。真正做到“上面人”下来了,好日子就有盼头了。唯有如此,才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才能不负组织所托,不负群众所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