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走进农村,不难看到这样一个令人惊讶而震撼的场景:越来越多荒凉的农田,干活的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轻力壮的农民为了赚钱养家,子女上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父母、儿女,抛弃自己的土地,去到陌生城市,进厂打工、工地干活…
在农民工的努力下,城市道路越修越宽,城市面貌越建越美,一派繁荣的景象。可是,农民都进了城,留给农村的问题谁来解决呢?
我们值得关注和深思这些问题:
一、农业生产正以惊人速度萎缩。
劳力的缺失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五十岁以上的农民成了主力军,年龄引起的体质下降使他们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耕地,不得不简化一些耕作程序。农民不再追求优质、高产,只在追求尽量少荒芜、保口粮,这已经导致了大量的田地被抛荒,粮食的产量一年不如一年。再过二十年,当现在这一代的农民老去,那些回乡的农民还能否继承下父辈的这门手艺,田里还能长出庄稼吗?
二、留守儿童境况非常令人担忧。
农民工进了城,子女抛给了父母,家里剩下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子女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三重关爱才能健康成长,可如今他们得到了哪一方到位的关爱了呢?孩子们的童年缺失了父母的爱与教育,难免误入歧途,有多少孩子小小年纪就走上了父母寻也寻不回来的路?这些难道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吗?这些难道不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痛吗?这难道不该引起全中国农民的深深思考吗?
三、农村的文化正逐渐消失。
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们不得不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中壮年劳力为了生计不得不投身滚滚的改革大潮中劈波斩浪,留守的孩子们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下负重前行,三者之间的沟壑越来越宽,沉淀了几千年的农村文化逐渐沉沦在这些沟壑中,好的民风民俗被遗弃!优良的民间技艺已失传!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关爱农民工在行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