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春节期间在鄂西山区采访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一大批“有车族”。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儿,然而据一些村干部介绍,不少农村“有车族”其实负债累累,买辆小轿车并非因为生活富足,而是出于相互攀比“争脸面”。(新华网 2月16日)
很多年前,我的生活异常顺遂,便生起了狂傲之心。那种狂傲不是做什么欺男霸女的恶少,反而晃眼一看,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好男人,外表温文尔雅,温柔对待家人朋友,有追求有梦想,心怀国家社稷。
那个时候,我最反感的就是身边的一些小朋友,月薪不过三五千,却号称要什么小资生活。我曾讥讽她们,“唉,今天去星巴克忘了拍照,又白喝了”。没错,在我眼中,她们来星巴克就是为了拍照发QQ空间,互捧臭脚,就是为了滋生自己混得挺好的错觉,就是为了虚荣和装逼。
所以记者此时想表述的东西,那种自认为自己接受过更好的教育,拥有足够碾压他们的财富,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不理解也不愿俯下身去理解,所以我讨厌他们。那种蓬勃而出的自大和优越,偏颇和歧视,我完全理解,因为,我也曾感同身受。
我想,这大概就是很多所谓的精英人士的原罪吧——不把底层人民当人,只希望他们为这个社会制造价值,而忽略他们的精神需求。
后来我的公司出了一些问题,生活每况越下,反而那些我曾看不起的年轻人越混越好,至少没有一个因为喝星巴克喝破产的。那时候我才明白年轻时书中所说的,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是啊,消费是一种动力,鼓励着每个人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去奋斗,而梦想,只有个人喜好的偏差,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按揭买车并不是城里人才能拥有的专利,农村公共交通的不发达,因此更加迫切地需要一部车去扩大社交半径,捕捉更多的致富机会。加上农村道路状况的改善和政府对惠农购车政策的激励,农民买车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
那么,就算是有部分人,他手头并不宽裕,也并非有车不可,这部分人也去买车“凑面子”就该值得摒弃么?诚然,有极小一部分人确实太过极端而不顾实际,为了面子把自己陷入绝境,这种行为固然需要劝诫。但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不过是一个卑微的述求,想要垫起脚尖,去看看别人口中更富贵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模样。
在报道里,有两段话特别有意思,“记者在当地观察发现,这些农村“有车族”尤其酷爱飙车,在狭窄的山路上依然开得飞快,场面惊险。”,记者是怎么观察的呢,继续读下去,才恍然大悟——“农历正月初三上午,记者搭乘一辆小货车前往水布垭电站采访。从水布垭镇景家坪村绕山下行时,一辆白色小轿车占道迎面疾驰而来,小货车司机慌忙之中急踩刹车并猛打方向盘避让,导致小货车失控侧翻掉下山崖,幸为几棵树木所挡,才未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待记者艰难地爬出货车、爬上公路,肇事白色小轿车早已不知去向。”
这篇文章怎么出炉的,好像也恍然大悟了呢。
作者地址: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农业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