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
邀请常任客座研究员与访问学者启事
一、院情简介: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于2011年3月4日正式成立,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国为第一任理事长,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为名誉主席,湖南省社科院陈文胜研究员为首任院长。1、建院方针。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以农村发展为己任,当好农村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通过开展农村的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训、技术推广、文化传播以及宣传策划等业务,探索建立一条以工带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农村发展路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研究取向。立足于农村发展的实践,侧重农村工作的应用研究,为农村发展的决策当好参谋。尤其是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性建议,作为突出的特色。3、主要特征。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其历史使命也始终围绕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既是学术研究机构,又肩负农业现代化的使命,同时要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农村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服务,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使命的研究机构。4、研究重点。一是农村发展的国家责任。研究如何以农民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确保农业应承担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的国家责任。二是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要从分析农业的现状入手,探讨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对接、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对接、农村外部资源要素与内部资源要素对接、小农经济与大市场对接、农地制度创新与产业化对接、科技创新与实际应用对接、生产与加工对接,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对接等关键问题,推动资源要素加快向农村配置。三是农村发展的机制创新。从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体制机制、农业发展模式、农业服务、农业法律政策、农业生态环保、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新型农民培育机制、农业经营机制、农村产权流转机制、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农民多元增收机制等机制创新。四是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分析农业的特色和禀赋,探讨如何在发展谋划、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生产要素、发展途径、政府职能等方面,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五是农村发展的主要措施。研究构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以增强农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的发展能力。5、服务方式。注重探索和创新农村发展模式,按照“成果一流、服务一流、形象一流”的标准,竭诚为湖南农村发展提供最优的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一是主动服务。通过调查和研究,收集社情民意,密切关注农村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握农村形势,积极提出工作对策与政策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二是合作服务。与省直各农口部门、市州和各县市区进行广泛合作,对提交的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按照课题单位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交办的任务。三是多形式服务。根据实际需要,开展规划设计、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服务农村发展实践;开展宣传策划、经验交流等活动,推介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6、学术交流。每年举办全国性大型论坛——湖湘三农论坛,它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为底蕴,秉承“汇集三湘英才、凝聚八方力量、促进农村发展”原则,为全国农村研究提供交流平台、打造探讨阵地、开辟展示窗口。主办中国乡村发现网和《中国乡村发现》书刊,为三农的理论与实践打造一个“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看就看”的舞台,构筑一个农村研究“官、学、民”三者互动的平台,提供一个“为基层和农民说话、说基层和农民的话、让基层和农民自己说话”的阵地,成为一个基层干部、未名学者、在校学生以及关注三农问题的普通民众发出声音的讲坛。
二、邀请目的:促进学术交流,服务农村发展。
三、申请程序:先由本人下载并填写《常任客座研究员申请表》或《访问学者申请表》,寄回我院;我院根据申请表进行审定;正式发出邀请函。
四、接纳人数:每年最多同时接纳10人。
五、工作期限:以3个月、半年或1年为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
六、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够在相应的期限内全职在我院研究,身体健康,服从安排,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遵守我院的相关规章制度。
七、待遇:按固定生活补贴、参与课题补贴、其他工作报酬三部分。
联系电话/传真:0731-85181178,联系人:陆福兴 徐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