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揪心的贫穷与担忧

[ 作者:吴维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5 录入:7 ]

春节期间,一个上海女孩,随着江西男朋友到农村过春节,由于看到农村生活的困境和生活条件的窘迫(这应该是江西男朋友的父母家中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而抛弃爱情和男友,决然逃离农村的新闻占据了媒体和微信的篇幅。期间,有为“上海女”叫好的,有感叹爱情不在我,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为“江西男”不平和宽慰他要振作的,也有一些看客和无动于衷者。

看到这则新闻,心在痛,为男孩,为当今的爱情的苍白无力和不堪一击,为农村的生活和无数的贫困家庭与日渐老去的父母,为无法说出的原因和结果......欲哭无泪。随成此文,以呼吁社会各方重视和改进。

“上海女”秀出的江西农村图片,似曾相识,也是广大农村中极为平常的图片。我们平时由于工作和研究的关系,经常到贫困的省份,贵州、云南、广西、内蒙、等等,看到这类的情景和事情很多。在我们的山东老家,前几年的情景也类似,这几年有些方面也是相似和同感的,如农村厕所,家庭中的三餐等,山东的多数农民家庭可能比他们好一些,但是,也有不少农民家庭的三餐还不如图片秀出的江西农民年夜饭的丰盛(这是江西男的家庭一年中最丰盛的“豪宴”):尽管山东在全国经济还是不错的。但是,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总体不高,家庭收入和公共服务低水平,特别是在农村。我们要直面这一现实和问题。要研究和解决问题。

我们来看看全国农民收入和经济数据,实际上,我国多数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是很低的,还需要不断提升。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从上述数字看,我国农村和农民收入很低,还不考虑个别地区的数字水分。农民的收入还要盖房子、子女学费、老人和家庭医疗费、家庭养老保险保障、社会人情费用,以及说不清的各种开支和花销。

上述新闻的惊诧和不同的反应,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少媒体和公众长期的缺乏对贫困和农村真实情况的报道与追踪,一些媒体追逐明星、花边新闻、个别暴富者和社会名流,不愿意或者有意忽视农村中6-8亿农民的大多数,忽视广大的农村和农民生活的困境与困苦,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我们走入城市的不少“农二代”,如你我他,如身边的多数人,包括部分长期在城市工作和生活获的农民工等,也有些麻木和忽视了农民的老人和根基,大家追逐城市的浮夸和喧嚣,而对于我们的老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农业和农村,长期缺少关注和投入。我们的某些地方政府,由于业绩导向和功利主义,不愿意将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偏好于城市基础建设大项目、大工业、大园区,大的形象工程......我们地方的农村政策和产业政策,往往重视工业和服务业而忽视农业,财政资金、产业扶持资金的预算和投向,又有多少投入到了农村和农民的身上,这些也是需要深刻反思和前瞻性统筹考虑、不断改进、提升的。

作为农村走出来的每一人,大家心里可能还在留恋着儿时的蓝天、碧水,小桥和农村的美好和点滴。6070年代的“农二代”,相聚在一起,经常回忆儿时的辛苦和劳动,贫苦的生活,交通的不便,农活的劳作,同时又有一些美好与留恋。。。。

如今,单纯从饮食上、居住上,比80年代好多了,但是,我们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原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成建制破坏和废弃,过度开发和工厂污染导致的地下水、空气等污染和农村癌症等患者的急剧增加,农村水库和河流的破坏河干涸,大量开采河沙等导致的农业发展的而严重威胁,农业等过量使用导致的蔬菜、肉食等严重污染和激素、农药残留等成为“新常态”,这些,在一些地方和乡村情况非常严峻,而且长期存在,这些,在少数地方政府官僚的严重,对其麻木和熟视无睹,一切都是为了地方官僚的政绩和短期行为。他们或者不管,或掩饰 ,或遮掩应付,留给农村和当地的,是百年无法治理的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是盘中餐饮的农业和激素无法避免,是大量的癌症和其他污染产业导致的病症的乡亲......

家人疾病和食品污染、人情开支等导致更多农村病人和家庭开支,农民的花销增大了,加上不断增长的 教育开支、医疗花销、不断膨胀的农村红白喜事开支等,使得本来就收入不多的农民的收支赤字加大,一些家庭的日常开支就更加困难。在春节期间回老家探亲,耳中听到的,新闻媒体的,各种眼见得、耳听的开支不计其数,让城里人都难承受。什么娶媳妇的见面礼、改口费、定亲费、房子、汽车、新生孩子礼物、老人生日喜酒、人故去的随礼,等等,一个家庭加起来,一般一年也要几千元,这是在山东等娶媳妇礼金还不是全国最严重的地区!更有甚者,个别少数村干部火上浇油,故意哄抬礼金,增加各种请客的理由,村里换届拉选票,家族垄断村支部和党员等现象也是某种程度存在。上级政府发给特定农民的扶持资金等雁过拔毛的现象媒体早就有报道,具体情况更是无法言明。

在一些经济还算不错的地区的农村和农民,家庭很是困难、窘迫。有农民算了一笔账,一个家庭一亩地左右,一年种一季,由于蔬菜等降价,他们只能种玉米,抛出直接成本,一亩地的年收成不足400元。对于农村老人来说,这基本上就是一年的全部收入,有的老人年纪大了,这可怜的一亩地也种不了了,只有靠子女的资金帮助。子女经济、孝顺的还好一些。那些经济不好、不孝顺的老人,基本上吃饭都困难,生活质量就没有保障。还有一种现象,不少的农村,出现了年轻人不给自家老人在必要的资金支持的突出问题,这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受到当下某些媒体等过度传播拜金主义的影响,传统的孝道亟需弘扬和鼓励。

再有,有农村朋友和乡邻居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也是总体不容乐观:那些不种地的农民在当地打短工,具有不连续性和总体收入不多,一年下来,收入不多,万八块钱就是好的。在外地工厂背井离乡出去打工的,面临企业产能过剩和关闭的失业威胁,再加上城市住房、教育等高成本,每年剩余的收入也不多。种地的农民,由于蔬菜、养殖等市场波动和销售困难,有的家庭,一年忙到头,算下来是亏损的。这样,一年的开支或者是花以往的积蓄,或者是借钱度日。目前,借钱不容易,没有钱来花,人情关系、必要的开支,只能全部断掉,其结果更加悲催!这样算来,各个渠道和经济设计,在现有模式下,多数人很难过上富裕、不劳累的生活。

有很多案例说明,如果农村家庭有人病了,日常开支更是困难、窘迫。平时所在的农村村里和亲戚的往来礼金,如结婚、生孩子、白公事、过生日等,在农村都是攀比和随份子,每年都在增加。如果某个家庭拿不出钱来,你在村里和家庭中就没有了地位和尊严,就会受到无形的挤压和乡邻嘲讽,人情的冷漠和拜金主义在农村很是严重,这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到城里打工的年轻人,面临产业过剩、城市生活成本、农村开支等多重压力,很多人经济也是不乐观。这些农民工由于知识、技能等单一,加上随着年龄老化,他们的未来也是一个隐患,一些家庭分本没有能力照顾留守老人,更加导致了一些农民的生活不稳定。

从农民的日常生活来看,每天餐饮的丰盛还有很多的经济和便利方面的压力,特别是食品结构、食品安全和能够达到高大上的程度,从现有的全国农民收入看,不少农民还是生活不容易,我们看到和熟悉的山东省等很多农村,冬季取暖,能用燃煤的还是好家庭,好多家庭为了省钱,不舍得生炉子,只有靠身体抵抗严寒,这里更谈不上使用低污染的煤炭和天然气,谈不上环保治理。对于农村的公厕,很多家庭连专门的旱厕所都没有,有的只有在原来养猪养鸡的猪圈作为厕所,其条件还不如“上海女”晒的厕所条件。

由于一些农村在村集体的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有些基础设施保护政策不配套,乡镇工业和过量采沙等长期影响,加上原有农田水利的缺少保护机制和地方重视不够,70年代的农田水利设施、水区等很多遭到破坏,很多可用的水库等被人为填埋和作为房地产等过度开发,农业种植靠地下井的模式较为普遍,污染和过度开采的地下水,为农业发展带来了高成本、污染的粮食作物,对于大规模的设施建设,单个农民没有积极性也没有能力实现,使得土地种植的水利成本和外部环境呈现不稳定,很多原来是水浇便利的土地也成为了靠天吃饭,产量和收入下降很大。有时候,走过农新村,看到满眼的圈起来的空荡荡、长满蒿草的开发区,看着浓烟的工厂烟囱,看着胡乱栽种了杨树的耕地,看着凋零的农村和用了激素或农药的蔬菜、鸡鸭 ,阚泽日渐老去的亲人和乡邻,悲从心来,欲哭无泪,心中非常难过。那青山、那绿水,那鸟鸣,那青蛙叫,去哪里了?农民的保障和农业的振兴需要尽快全面提升。

人在城市,常常怀念儿时的农村。青山绿水,亲情相邻,苦并快乐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情那景,经常萦绕着心头。家乡,农村,有着太多的眷恋和回味。

一个农村简陋的旱厕所,一顿无法丰盛的“江西男”的年夜饭,没有你我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沉重而紧迫,复杂而叠加。“上海女”看到清贫的农村,可以跑掉,可以抛弃我们的“江西男”。而农村的父母和老人,6-8亿的农民,你们的明天和老年生活,怎么度过?佝偻的背影和一生一世的辛苦,在不能提篮耕种之后,又将面临怎样的凄惨命运?一个农村老人,遇到孝顺、能挣点钱的城市儿女--"农二代“、或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还是幸运的。那些没有学问、没有挣钱能力,或者不孝顺的子女,你们的父母,你们的老人又有谁来关心和关爱?他们有没有幸运在春节的晚上,能享受一顿哪怕是诶被网友和”上海女“逃离和责难的”江西男“的”丰盛“年夜饭”?这或许也是一个奢望。

“上海女”逃离“江西男”,不单是一个嫌贫爱富的城市女子的故事,更是一个沉重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话题。14亿人口,8亿农民,农业和农民是国家安全的根基。

佝偻的老人、期盼的双眼、打工的儿女、进城的“农二代”,渐渐弃去的农村老屋,在城里失业和彷徨的农民工,慵懒种植的耕地,金属化工和激素污染的水土,仿佛在诉说着凄凉的歌.......各种场景,交织并且叠加,痛苦中有期望,国家已经有了各种政策和导向,需要的是地方政府官员扎扎实实的贯彻和用心来呵护和为民牟利,让中央的政策落地,让农民有改革成果的分享和获得感。

造成上面问题的原因很多,有政策的,有历史的,有体制的,有地方政绩考核的,有产业发展滞后的,有某些农村自治机构化和垄断盘剥,有社保和就业机制不健全,有农业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够,等等。需要研究和解决。

老吾老及幼吾幼。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让“上海女”不再逃离,让“江西男”安心的在大城市工作。让留守的农村老人不再为一餐一衣而奔波、无助,而留下凄凉的眼泪。

让农村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中国梦”尽快顺利、全面实现。

让您我他因为是农民或农民的子女而自豪。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发改大讲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