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莫让扶贫之举寒了民心

[ 作者:管彤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15 录入:王惠敏 ]

    人民网北京112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近日,福建省纪委通报近期查处的6起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违规违纪典型案例。(来源:人民网)

    扶贫工作是一件为民谋利、为民解忧、为民造福的实事,是贯彻群众路线最生动最现实的实践,更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鼓足干劲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扶贫的道路上,关于扶贫领域违纪违规的案例却频现报端。一些本该用来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资金,却被虚假领取、套取、甚至被挪用。这些扶“假贫”、贪污扶贫资金事件一曝光,不禁令人哗然,更是令扶贫工作蒙羞。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无数的事实经验表明:如果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把关不严,问责不强,政策的执行力度就会大打折扣、惠民资金就被侵吞,最终造成政策失效、政府失信等恶劣影响。扶贫资金是群众的”保命钱”,党和政府必须积极作为,主动出击,斩断伸向群众“碗中”的黑手,确保扶贫资金不流失。

    扶“假贫”不仅严重背离了扶贫工作的实质,更是“贫”了民心。扶贫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真正贫困的百姓摆脱贫困,步入小康,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于“精”、“准”,因此在开展扶贫工作中,相关部门一定要精心筛选,准确定位,严格把关,不要给别有用心之人以有机可乘,更不能让这些“漏网之鱼”破坏了扶贫这碗“热汤”,寒了群众的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的心一旦寒了,再想捂热就难了。扶贫资金是块大“蛋糕”,对某些人来说确实挺有诱惑力,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入歧途。我们一定要做好扶贫工作,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让真正贫困的群众受到帮扶,享受到这块“蛋糕”,而不是让“硕鼠”侵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