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教育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 作者:刘勋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28 录入:吴玲香 ]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18年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3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通知》要求,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各地和有关高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深入贫困地区和中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专项计划政策宣传,提高宣传实效。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倾斜,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通过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等措施,帮助专项生顺利完成学业。

扶贫先扶智,知识改变命运。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就是脱贫攻坚战中的最短板,脱贫攻坚就是要克服教育这块"短板"。贫穷往往伴随着落后与知识的匮乏。众所周知,在深度贫困地区一个村子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都是值得全村人庆贺的事。贫困地区由于资金短缺,思想落后、教育资源贫瘠等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限制,使得贫困学生想接受到与城里学生同等条件的教育是如此的难于登天。然而,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毕业后就可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一般来讲,一个家庭如果父母没有受过教育,那么对子女接受教育的要求就会降低。因此他们由于缺乏知识只能从事体力或者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收入也不会很高。从而,一家人陷入了周而复始的贫困。而教育,恰恰能改变这一现状。

教育部这次下发的《通知》正是国家对教育扶贫的重视。教育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正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关怀,通过精准发力教育扶贫,在助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同时,使得贫困学生同等条件优先享受到高等教育成为优秀人才,进一步回馈社会。未来,贫困地区将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真正的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地址:平武泗耳)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