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教育扶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 作者:冯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0-10 录入:王惠敏 ]

教育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事情之一。他指出,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09-09 新华网)

一名贫困学子因高考改变的不仅是自己的命运,而且让一个贫困家庭走出贫困。正是教育扶贫,给一个个贫困家庭子女以阳光雨露,让其在知识改变命运中奋力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施教育扶贫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了老少边穷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一批高校学生、城市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支教,让贫困地区家庭子女在牢固树立“知识改变命运”中转变了观念,丰富了视野,心怀感恩立志成才,并返回贫困地区参与经济建设。同时国家以各种资助政策,加大了在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同时通过政府搭台,打好政府、爱心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的组合拳,加大对新考入大学学生的资助,让其在感恩中学习成才,在回报社会中聚集着社会的正能量。

在教育扶贫中夯实基层教育的基础。通过国家加大对教育基础的投入,社会力量的资助,教育支边,城乡结对、教师互派等举措,给当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城乡差别、中心城市与贫困地区的差异,边远艰苦地区既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支边支教,也难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因而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提升基础设施条件中,提升边远地区、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城市教师、毕业学生支边支教,促进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教学,在取长补短中优化师资条件,从而让农村学生享受城市一样的教育资源,激励更多的贫困学子,立志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

补齐农村教育的短板需要综合施策。要加强教育机制改革,要借鉴培育全科医生的经验培育“全科教师”,弥补农村学校外语、音乐、美术等教师的不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同时当地基层组织要妥善解决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办学中的实际困难,加大对教师的关心关爱力度,妥善解决住房等实际问题;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向他们倾斜,激励其自觉在一线教育中奉献青春。再次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宣传优秀教师爱岗敬业的事迹,开展定期走访慰问活动,增强社会对教师的理解和关爱。加强教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对公然挑衅教师尊严的行为,依法给予严厉打击,从而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为边远地区、农村学生以知识的阳光。

作者单位:盐亭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