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化管理,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电子档案等资料,有效复原工作过程,提供日后监督、查证、追责的依据,填表是痕迹管理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在扶贫领域中,常听到有驻村干部抱怨道,基层最繁重的工作是填写表格,人人都成了“表哥”、“表妹”,哪怕你想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手上的入户调查表、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户信息采集表都“不答应”。这个看似很冷的“笑话”道出了基层扶贫干部工作上的尴尬。
填写表格、报告是回顾阶段工作,吸取经验教训的一部分。从读书时代起入学填表格,生病填表格,结婚写表格……表格也是人生的一种“痕迹”。延伸到官场政界,也就有了“表格显成绩、手册明工作”的说法。但是,驻村扶贫干部不忙于“走村串户”,不忙于“招商引资”,而整日埋头于表册之中,这样的“痕迹化管理”已经变味为“重痕迹,轻管理”。工作没做多少,但却花很大的精力来“留痕迹”。同样的表格一式三份,一字之错全部重来,可能工作不过做了1小时,表格填写却要花几个小时。 或者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突击“痕迹”来应付检查。中部某省一位驻村书记发过一张照片,八月份停电,照片上八九个小伙子赤膊上阵,背对着镜头挤在一间办公室里,每个人旁边都堆了厚厚的一沓材料,下面的大标题是“酷热的天气阻挡不了扶贫的脚步”,却被戏称为集中“攻坚”填表。
不过,假设一下,如果贫困户看到干部赤膊在停电的房间里填表,会感激吗?如果贫困户得知还有扶贫干部填表到哭,会惋惜吗?如果扶贫干部能够把浪费在填表的时间节省下来,用到为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上,抓紧实干,持之以恒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导向,务实不务虚,重成绩不光看显绩。政治生态导向不好,“形式主义”走过场就会盛行,严重影响干部干事的积极性。让驻村扶贫干部全覆盖进组入户,走入人心,避免就表格填表格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脱贫攻坚”,正所谓,好诗的功夫在诗外,扶贫的功夫必须在“表”外。
(作者地址:绵阳市游仙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