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驻村扶贫要“拉近瞧”还要“放远看”

[ 作者:沈苏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0 录入:吴玲香 ]

本报连续推出“干部状态新观察·关注驻村干部”系列报道,报道刊发后,引发广大干部群众热议,他们纷纷就“我们需要怎样的驻村工作队”发表心声,期待能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更多更深的思考。(12月19日 人民日报)

驻村干部作为“外来者”能够以旁观者角度观察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又能作为“深入者”近距离思考本村脱贫摘帽方式方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出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良方,良方必须良医施。在纠正扶贫领域“四风”问题时,“外面来的书记”不仅要有为民情怀、务实作风“拉近瞧”,还要有战略思维、超前眼光“放远看”。

为民情怀“拉近瞧”,让驻村期“情真意切”。驻村干部是村民的勤务员、公仆,必须放下官架子,经常性深入基层,如果驻村干部不“走村串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仅仅只是在村委会落实“扶贫政策”,填写“表表册册”,工作有懈怠、来马虎、掺水分,精准识贫都做不到,还如何精准扶贫? “拉近瞧”就是要走村串户带着民情记录本,记录问题、现状、反思。再将民情日记转化为电子数据保存,既可以随时修改,也可以图片佐证。同时,可探索建立驻村干部微信群等新方式,通过分享驻村故事、扶贫心得、致富对比照片等考核“软”依据,切实把干部服务送到贫困群众“家门口”,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战略思维“放远看”,让脱贫路“造血生血”。投入真感情,树立实作风,立足驻村工作,认真履职尽责。“外面的书记”不仅要会念“驻村经”更需会念“致富经”。从本村实际出发,务实寻找“造血致富路”,避免短期全是养殖业的“输血脱贫法”.在驻村工作中注重听取群众意见,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矫正扶贫“航线”。站位引导,代表“上级”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新政策;综合协调,代表“下级”合理反馈对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第一书记”要充分发挥原生单位的资源优势,为本村脱贫“号脉开方”,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样都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稀里糊涂一锅粥。同时,对于驻村扶贫工作的考核,须有“硬”指标,就看第一书记能为贫困村带来多少资金、项目;就看当地村民、村委会对这个驻村干部工作是肯定还是否定。

(作者地址:绵阳市游仙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