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用“三心”拒绝驻村扶贫被召回

[ 作者:肖草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9 录入:7 ]

为确保脱贫攻坚实效,云南省于今年4月颁布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明确了被召回的几种情形,并且被召回后不能评优不得提拔,相关负责人负连带责任,截至目前,已召回1117名驻村扶贫队员,坚决贯彻落实。(8月16日  联合早报)

召必回,这是我们退伍军人对国家的承诺,但在云南省,这却不是豪言壮语,这是对干部驻村扶贫工作的否定。作为全国贫困县最多的省份,要在2020年完成全面脱贫,云南省的压力可想而知,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压力,他们才更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但凡关注政府工作的人都能发现,脱贫攻坚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所有工作的重心,在紧紧围绕此项工作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同时,如何确保群众彻底脱贫,这是对干部的考验。云南省的驻村帮扶干部,本质和“第一书记”差不多,实行定点帮扶,落实到人头,不脱贫不回。面对那些人下心不下,只图挂名的干部,政府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能者上,这是确保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有力措施。

在对贫困村进行帮扶中,有的驻村干部还没去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先入为主地认为长期以来形成的贫困怎么可能凭他一己之力改善;有的驻村干部去就是为了给自己“镀金”,以为下去晃一圈回来就有了驻村工作经历,就能够得到提拔重用;有的驻村干部纯粹没走心,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肃性和严重性,认为这就是一项活动,去挂个名、走走看看就行了,不下深水摸透村情。然而,不管是因为主观不想用心还是客观上能力不足,只要干不好这项工作都要被召回,取消帮扶资格,搁一旁“凉快”去,有大把时间去“享受”清闲。在全面奋战小康的关键阶段,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怀着“三心”下到基层,扎根基层,真正做到不脱贫就不走。

帮扶干部要带着一颗责任心下村扶贫。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身在底层的贫困群众还很多,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他们越来越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这也是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之一。作为党的干部,我们被派下去扶贫,就要肩负起肩上的责任,全力以赴,视群众的贫困为自己的贫困,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深入到群众当中,摸清楚每一家的致贫原因,带动村支部书记共谋发展,以产业发展脱贫为主要导向,为百姓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防止脱贫又返贫的现象发生。帮扶干部要带着一颗雄心下村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任重道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光有一时的激情不够,需要我们干部雄心壮志,不断为自己加油鼓劲,遇到挫折时不气馁,短时间内起色不明显是正常的事情,只要有进步就要看到希望,为自己立下誓不脱贫就不走的誓言。帮扶干部要带着一颗平常心下村扶贫,脱贫攻坚是我们当下的工作重点,干得好与不好都有相应的奖惩,要摒弃“镀金”的功利心,同样也不要有太重的思想包袱,有多少力气、有多少办法都尽量去想,把它当成一项平常的工作,排除外界压力,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驻村扶贫工作纵然有千般苦,也苦不过长期处于贫困的群众,党员干部要打起精神,提振士气,拿出魄力,拒绝召回,做人民满意、组织满意的好干部,为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地址:贵州毕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