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向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切实做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选管用工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严格选派,全面覆盖。坚持把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身体素质具备履职条件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选派的基本条件,注重年轻后备干部和有经验干部的搭配,侧重把年轻后备干部选配为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实现所有深度贫困村、贫困村和已出列贫困村工作队选派全覆盖。同时,各县区分别成立了由县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驻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驻村工作队统筹协调、督查考核,各乡镇成立以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为组长的驻村工作协调小组,负责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具体指导,并选派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担任乡镇工作队长,确保工作队员有人管、管到位。
强化措施,严管重用。一是强化指导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市、县、乡三级联动全覆盖轮训驻村工作队员,举办各类脱贫攻坚培训班,对党建扶贫“双推进”、健康扶贫、农村环境整治等进行专题培训,给驻村扶贫专业工作队员“充电”,着力提升精准扶贫业务水平。二是强化工作管理。制定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围绕队员选派、工作职责、日常管理、奖惩考核、组织保障5方面内容,规范驻村工作队工作管理,全面推行驻村队员手机APP定位签到。三是强化跟踪问效。结合落实基层党建分片联系制度和随机调研制度,每季度对工作队员在岗履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作为季度“召回”、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坚持将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发现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建立干部脱贫实绩档案和优秀干部推荐制度,对在基层锻炼中成绩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工作队员,在干部调整时择优提拔使用,确保工作队员干事有劲头、干好有盼头。
提供保障,关心关爱。一是工作经费保障。协调市、县级财政每年为每个贫困村安排工作经费,市、县派出单位每年为本单位派出工作队员安排工作经费,用于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好事,同时,配套保障下派工作队员生活补助和通信补贴。二是身体健康保障。明确派出单位每年要对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组织一次体检,及时发现排除健康隐患,并形成常态。三是人身安全保障。每年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购买1份意外伤害保险,解除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后顾之忧。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