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坡镇横堤村村干部在确定贫困户时竟采取抓阄,这种看似公平实则伤害群众利益的做法要坚决纠正……”(澎湃新闻)
精准扶贫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帮扶对象是否精准是关键。靠抓阄确定贫困户,看似公平,实际上是村干部没有责任心,无担当的体现,属于典型的懒政怠政行为。村干部作为基层一线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执行者,出现“抓阄”定贫困户这样儿戏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也影响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真正贫困群众的感情。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精准扶贫工作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基层一线干部作为精准扶贫工作执行者,需做到用心用情敢担当,才能够真正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熟悉政策,成为“有心人”。基层扶贫干部作为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者,身处基层,面对群众,首先自身就要弄懂政策。一方面要对贫困户评定标准、评定流程、及贫困户享受政策等了然于胸,在工作中做到按流程、按政策办事,对贫困户做好政策解读。另一方面也要了解扶贫工作作风建设要求,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在扶贫工作中切实做到“严”与“实”,成为扶贫工作中“有心人”。
二是工作用情,化身“贴心人”。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国大部分人口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仍有一小部分群众在贫困线下挣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基层扶贫干部应树立起崇高的使命感,在扶贫工作中真正做到俯下身子,去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做到用心用情,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从而将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勇于担当,争做“责任人”。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水坡镇横堤村村干部采取抓阄的方式确定贫困户,这种所谓“天定”的工作方式,正是村干部不负责任的体现。基层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应做到敢于担当责任,而敢于担当责任的前提,是工作扎实。基层扶贫干部只有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在行动上敢担责。
扶贫干部成为政策的“有心人”,群众的“贴心人”,做到用心用情,才能心中有底气,行动上敢担当,才能真正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遂宁市船山区龙凤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