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中央纪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近日,成都市委召开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决定对市交委、市农委和简阳市的扶贫领域工作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机动式”专项巡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9月12日)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巡察不是走过场,而是要深挖问题,解决问题,精准突破。机动式巡察,就是闻风而动、出其不意,发挥“小队伍、短平快、游动哨”的灵活优势,使巡视对象搞不清什么时间来巡视,吃不透巡视的重点内容,猜不准巡视组的“底牌”,做到精准聚焦指向、精准发力突破、精准运用成果,形成巡视监督随时在身边、巡视利剑时刻高悬的震慑新常态,达到出奇制胜的功效。
哪里反映强烈,哪里问题突出,就到哪里巡察,是“机动式”专项巡察特色所在。通过查阅被巡视单位和被扶贫对象的相关工作资料和台账;深入贫困村(社区)、贫困户走访调查;到扶贫项目现场实地调查;举行专题座谈会;与相关人员进行个别谈话;受理反映扶贫工作有关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等。并公开组长信息、受理的电话及其邮箱,是对扶贫政策是否掌握准确、纪律是否执行严格、责任是否落实、资金是否管理规范、项目推进是否高效、扶贫工作人员是否到位等的一个验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就是要“动真格”。从某种程度上讲,党员干部的责任是否清晰、认识是否到位、作风是否扎实、方法是否得当,决定了扶贫的成效,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尤其是,扶贫资金是不是真正用到的贫困户的身上;扶贫政策是不是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掷地有声;相关的工作资料和台账的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可信度有多高;困难群众对扶贫工作的反响如何。无疑,“机动式”巡察能切实提高各项工作的“含真量”,成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色“试金石”。
扶真贫、真扶贫,就得看到领导干部对扶贫工作的真知灼见。并辅以适时关注、动态跟踪。毋庸讳言,虽然当下脱贫攻坚已然进入攻城拔寨关键时刻,但个别地方重视不够,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足。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跑冒滴漏”现象,扶贫开发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如是。单靠固有措施、常规手段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必须在监督体制机制上有所改进。为此,扶贫领域“机动式”专项巡察,是把监督“探头”延伸,突出重点、聚焦具体指向,摸清情况、点准穴位,做到有的放矢。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但话又说回来,紧盯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开展“机动式”专项巡察,更得在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上下功夫,由浅入深、顺藤摸瓜、穷追不舍,了解清楚突出问题及来龙去脉,短时间内把关键问题弄清楚、搞透彻。又特别是群众反映集中、强烈问题做到问题准、事实清、证据实,增强问题线索的准确性、可查性。形成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机动式”巡察成为真正看得见的好。
思想是行动先导。扶贫工程是一项基层治理现代化工程,不仅要帮助干部摆脱“思想贫困”“作风贫困”,还需要帮助基层摆脱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贫困。再看,“机动式”专项巡察,笔者相信,只要资金管理机制、干部扶贫考核机制、驻村帮扶机制,能公开、透明监督到位,定能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