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日前,天津市纪委组织召开进一步深化扶贫助困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专题会议。会上首先通报了全市扶贫助困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监督检查情况和各区党委专项巡察发现侵害民利民生典型问题,情况通报直指问题,点名道姓,被点到问题的单位负责同志红脸出汗,深切感受到了市纪委强化扶贫助困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决心和力度。(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脱贫攻坚是我们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扶危济困也一直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今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扶贫工作的开展,除了高效的工作效率和适合的扶贫政策外,要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扶贫领域的监督与执纪问责必不可少,还必须与扶贫工作并轨运行,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去、针对问题查,建立线索排查、线索移交、线索处置、问责追责、报告通报五项工作机制和制度的全新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处置机制,形成直通“最后一公里”监督检查的做法是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
扶贫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屡见不鲜,扶贫工作的开展更多是在基层,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层出不穷,不少扶贫资金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串通作假、虚报冒领者有之,层层截留、吃拿卡要者有之,克扣私分、挥霍浪费者有之,优亲厚友、显失公正者有之,贪污挪用、“小官巨腐”者有之,更有甚者,用扶贫款行贿买官,让群众宝贵的“保命钱”成为了“买官钱”。那么强化监督问责就成了扶贫工作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必须同时运作的重要环节,只有监督的触角直抵“神经末梢”;形成了纪律是红线,谁敢动贫困群众的“奶酪”,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的氛围,才能更好的为脱贫攻坚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我们都知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但是当下扶贫领域基层贪腐的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为民办实事我们倡导这种精神,但对于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贪腐这种行为不管大小我们都要予以坚决杜绝,强化监督问责方式,长期、高效持续发力,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以雷霆高压的态势,强民基,固根本,与扶贫工作并轨运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脱贫攻坚的早日实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