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精准管理、精准监督助力精准扶贫

[ 作者:金杯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08 录入:吴玲香 ]

去年8月,沈阳市纪委在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了杨宇新套取扶贫资金问题线索,并对其进行立案审查。随着审查工作的深入,一只利用职权疯狂攫取财政和扶贫专项资金500余万元的“硕鼠”渐渐现形。(新华网 1月5日)

康平县是沈阳市唯一一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占到全市贫困人口70%以上,而柳树屯乡又是县里远近闻名的贫困乡。面对如此境况,杨宇新在担任乡党委书记后,考虑的不是如何带领全乡群众脱贫致富,而是打起了扶贫资金和物资的主意。总共套取财政和扶贫发展专项资金518万余元,其中扶贫资金90余万元。

精准扶贫,一方面涉及到项目,一方面涉及到资金。可以说,这两项都与贫困地区、贫困户的精准脱贫息息相关。因此,也就容不得杨新宇这样的干部存在。尽管扶贫领域具有严管严控严打的大环境下,但仍有些干部借机发财,不仅坑民害民,并且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我们决不允许这些腐败现象存在,坚决斩断这些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保护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建成全面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要用到刀刃上去。因此,让“精准扶贫”里的腐败“见光死”,最重要的两条道,就是在精准管理上和强化监督上下功夫。

扶贫资金要精准管理。大水漫灌,事倍功半,精准管理,事半功倍。一是扶贫资金的审核要严格。审核是管理的起点,扶贫资金的申请、审核应该在当地公示,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谁确实困难,谁不该申请,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二是扶贫资金的发放要精准。好政策和雪中之炭决不能丢失在“最后一公里”,统一规范扶贫资金的发放形式,直补到户、直补到人,减少环节、精准落地。三是扶贫资金的使用要跟踪。扶贫资金不是“大蛋糕”,谁想用都能用。对于其使用过程、使用效果应该有跟踪、反馈和对比,实现动态管理。扶贫要扶到根子上,“精准”就要准到点子上。

扶贫项目要强化监督。一要开展常态化的工作检查工作,将监督工作寓于制度执行监督和项目管理监督之中;二要组织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督促检查工作;三要接受各级人大常委会法律监督、各级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四要建立健全举报受理、反馈机制和义务监督员制度,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做不好,不但贫困群众不满意,人们也会怀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性。”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紧紧围绕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总目标,聚焦脱贫攻坚,立下愚公志、敢打攻坚战、敢啃“硬骨头”,精准管理,精准监督,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带领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体育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