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斩断扶贫领域“黑手”需多方发力

[ 作者:岳耀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11 录入:吴玲香 ]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在全县309个村设立举报信箱,强化扶贫领域监督、强化问题整改、强化线索研判,严防扶贫资金“跑冒滴漏”。(新华社 9月7日)

河北丰宁县在治理基层扶贫领域腐败上,着实用了真功:8个检查组,深入167个贫困村集中开展检查督导,查台账、看现场、访对象,掌握准确情况,层层压实责任;检查督导共发现问题214个,解决问题149个;对11名党员干部指名道姓通报批评,给予4名党员干部纪律处分,将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受理扶贫领域来访64批次、128人。这些看似干枯的数据背后,是当地纪检干部为民情怀的凸显,他们的经验与作法,无疑值得推广与学习。

丰宁县纪检部门扶贫领域反腐成绩可喜可赞,但这些闪光点并不能说明扶贫反腐形势就一片大好。纵观全国各地扶贫工作,涉及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例层出不穷,未被发现、曝光的微腐败更是不计其数,群众怨声载道。脱贫工作是政治任务、是民生工程,却成为一些党员干部心心念念的“唐僧肉”,少数党员干部,将扶贫项目与资金当成发财的资源,把扶贫看作是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胡作非为,致使扶贫成效大打折扣。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损害的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破坏的是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的是党和政府形象,侵蚀的是党的执政根基。

扶贫领域腐败是个“顽疾”,治“痼疾”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仅靠一段时间,几副“药方”,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仅仅靠纪检部门单方面发力远远不够,应该把群众变成监督利器,一改纪检部门单打独斗局面,形成由受扶群众参与其中“两关夹击合攻”的监管模式,让形形色色的扶贫腐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藏身。

总之,斩断伸向扶贫领域黑手需多方发力。确切地说,一方面利用“互联网+ ”“一键通”“人人拍”、网络直通车等,为群众提供更加快捷的举报平台;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将调研督查、随机检查,拉网式明查和点穴式暗访有机结合,一针见血查找扶贫政策落实、扶贫项目建设、扶贫资金使用等存在哪些具体问题,提高巡视巡察精准度,做到村社全覆盖,公开公示巡察结果,接受老百姓监督;与此同时,还要强化问责和通报曝光力度,对主体责任不落实,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官员严肃处理,对监督责任不落实,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腐败问题,应刀刃向内,让纪检监察干部尝到被严肃追责的“味道”。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