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巴南区纪委在《巴南日报》“风清巴南”专栏通报的几起侵害群众利益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在全区反响强烈。(12月3日 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然而从重庆市巴南区纪委的通报来看,仍有人向扶贫领域悍然伸出“黑手”,连百姓的“救命钱”也不放过。
扶贫领域的资金主要是用来扶贫的,是用来帮助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的,是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群众的雪中送炭,是解他们的燃眉之急的,如果一些理想信念丧失,法治观念淡薄的党员干部敢把手伸向扶贫领域,伸向贫困户群众的救命钱,各级党委就应该坚持严惩不贷,就应该发现一起,严惩一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严防扶贫腐败,各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宗旨,用慎独慎微永葆清廉本色、用撸袖实干推进脱贫进程。否则,早晚是要出问题的。
要杜绝扶贫腐败就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将查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检查及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落实“两个责任”清单当中,作为年底党建目标考核和区委巡察的重要内容,对落实责任不力的严肃问责,以零容忍态度,切实看护好困难群众的“奶酪”。
要让扶贫项目规范运行、资金规范使用,就必须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从制度上使之常态化、刚性化。从贫困户的识别和确认实行信息公开、需要群众认可,到扶贫政策的执行、资金的使用要有一本详细的“明白账”,让群众清楚知道钱的来龙去脉、使用细节,再到社会监督的机制和渠道畅通有效,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有赖于制度完善和认真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扶贫政策不走样、扶贫资金不乱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