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发挥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标杆作用

[ 作者:琳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04 录入:吴玲香 ]

琼山区委把“帮扶户能不能脱贫”作为考察党员干部是否是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倒逼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更好地服务群众。做合格党员,就要在精准帮扶上树标杆。每位党员干部都要深入精准扶贫第一线,做贫困户的结对帮扶人,在助力脱贫工作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人民网 09月01日)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海口市琼山区委把“帮扶户能不能脱贫”作为评价合格的标准,在发挥“第一书记”标杆作用中,倒逼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帮助贫困户脱贫,激励像蔡笃林一样的贫困户,立志入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第一书记”的引领作用不可小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选派“第一书记”制度实现了全覆盖,他(她)们在运用上级政策资金和当地群众的智慧中,着力优化生产生活条件,打牢产业发展基础。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共谋致富之策,个性化制定帮扶计划,巩固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带动像旧州镇雅秀村村民蔡笃林一样的群众,依靠养殖黑猪等致富实现了脱贫。“第一书记”帮扶的真心。激活了蔡笃林入党的激情,因数入党的目的,是帮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明确考核标准,激活党员的活力。群众是否脱贫,上级督查考核组和群众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通过实地验证和算帐就能得出结论。海口市琼山区委把“帮扶户能不能脱贫”作为考核党员干部的标准,进一步压实责任中,引导党员干部依据帮扶群众的实际,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的扶贫政策,因户而异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真心实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增强群众发展生产致富的动力,实现贫的目标,有效消除帮扶党员干部作风漂浮的问题。因为被帮扶的贫困户不脱贫,帮扶的党员干部就不合格。

要实现贫困户脱贫的目标,就要结合帮扶工作的实际,不断创新考核方式,才能压实帮扶干部的责任,增强帮扶实效。因为脱贫攻坚越往后,帮扶的难度越大,问题越脱出,就要向海口市琼山区委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作用,创新对党员干部帮扶的考核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帮扶的动力,个性化制定帮扶措施,在促进贫困户脱贫中增强了入党的信心,构建了先富帮后富的机制,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展现了帮扶的活力。

(作者地址:盐亭县金鸡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