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用监督执纪为脱贫保驾护航

[ 作者:蒋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04 录入:实习编辑 ]

“你家有几口人?收入来源有哪些?相关的扶贫政策在你家落实了没有?”“我家有三口人,收入主要靠客家茶园……”这是7月21日,江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孙新阳在赣州市上犹县梅水乡园村检查脱贫攻坚任务落实情况时,与贫困户张可树的一段对话。(8月1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

脱贫攻坚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党中央的重要使命。旨在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政策本意是好的,然而,在实际执行中,搞变通、打折扣,却让好的政策失去了价值,攻坚脱贫工作也没有脚踏实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没有得到实惠。

好政策的制定只是一个开端,政策重在落实,缺乏执行力的政策,只能是昙花一现。一些党员干部仍然思想意识薄弱,不作为、慢作为,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识别不精准、程序弄虚;甚至乱作为,作假脱贫项目、骗取补贴款等严重贪腐案件,项目落不到实处,群众就得不到实惠,脱贫更是无从说起。

攻坚脱贫项目作为惠农、惠民,产业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在某些地方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有伙同他人造假移民建房冒领补助款,有优亲厚友的关系“照顾”,有雁过拔毛式的“微腐败”行为,更有强占掠夺等“霸道”……

不得不说,攻坚脱贫的落实也并不如意,各地出现各种专项款的侵占、贪腐、中饱私囊,也时常发生。笔者认为,此次江西以四级纪检干部走出办公室到基层一线检查督查,正是看到了扶贫项目到了不可不查的地步,去年以来,江西省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656起,处理1847人,移送司法机关133人,公开通报扶贫领域典型案例608起、涉及823人。

当然,严惩对扶贫资金打歪主意的党员干部,是反腐败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单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处理好的。可以说,要想扶贫项目落到实处,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从监管入手,制定监督、审查机制,项目倒查,把监督执纪挺在胸前,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如此,才能消除贫困,正在实现共同富裕,为全面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