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以愚公精神修筑致富路值得点赞

[ 作者:涛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17 录入:吴玲香 ]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俨然是个“天坑村”。这里四面绝壁,从坑沿到坑底的距离达1100米。全村398个村民,拿着铁钎和铁锤,开始用生命挑战悬崖。6年时间,牺牲了5位村民,下庄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出路……(7月13日新华网)

一个因交通与外界隔绝的自然村,不仅自产的农户产品卖不出去,而且村民们求医上学难可想而知。然而当地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以自己的勤劳与付出,争取了外界支持,建成了7.3公里的致富路,搭上了脱贫奔康的致富快车,这种精神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中值得发扬。

脱贫攻坚离不开基层组织“领导力量”。作为贫困地区的基层组织,最了解制约群众致富增收的瓶颈问题,也深知破解问题的办法。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深知,交通不便是制约村民脱贫致富的原因,虽然修路的决策受到了部份分村民的怀疑,但他初心不改。而是在细致的思想工作中引导村民,他耐心地给大家算账:只要不闲着,修一点算一点,全村人只需要10年,就可以把这条出山的路修通!终于赢得了村民的支持,修建“通天路”的规划开始启航。

脱贫攻坚需要发挥群众“关键力量”。在四面绝壁,从坑沿到坑底的距离达1100米的地方,修建一条外出通道的困难可想而知,既或有村民沈庆福在筑路施工中意外死亡,也没有动摇下庄村人修路的信心。虽然村民黄云会的异外牺牲,让村支部书记毛相林产生了动摇,但是黄云会父亲72岁的一声音,“我儿子死了,但他死得光荣。路必须修,不能让他白死了。”给了村支书以深深的鼓励和在场群众经鞭策。“修!修!”村民们发出的吼声,在天坑里久久回荡,也在毛相林的心里久久回响。激活群众的力量,脱贫攻坚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脱贫致富离不开社会的“推动力量”。发展扶贫产业提升“造血能力”才是脱贫路上必经之路,天坑人自强不息修筑致富路的新愚公精神,深深地感动当地干部群众和社会媒体。经过相关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支援,县农业局、重庆市交、县交通局拨款、武装部、社会各界的支持,不仅修通了致富路,实施硬化了硬化,同时也为脱贫产业提供了市场信息、营销技巧等服务,现在下庄村人正利用便利的交通发展了西瓜、核桃、烤烟等基地,曾经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如今给村民们带来丰厚收入,14年的时间,这里走出了23个大学生,被将被纳入巫山县的全域旅游线路,给他们发展产业致富奠定的基础。

下庄村人自强不息脱贫致富精神启示我们: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靠上级扶贫政策的引领,更要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内生动力,才能在脱贫攻坚上交出合格答卷。

(作者单位:盐亭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