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最后一公里竟堵在了会上

[ 作者:林才彬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28 录入:吴玲香 ]

精准扶贫驻村蹲点一个月,与乡镇和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深度体验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由衷地觉得基层干部真的不容易。别的不说,就说说他们要应付的种种文山会海吧。去年镇里的政法委副书记开了280多场会,平均一个工作日超过一个会。镇里到县城有两小时的车程,来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开会半天,一天开一个会,基本上就没时间干别的工作了。(6月25日  人民网)

“文如山,会如海,领导干部忙剪彩”“大会中会小会,会会有我;你说我说他说,重复也要说”这些民谚非常生动地刻画了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工作状况,成为很多领导和部门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懈怠。本应是全力冲刺阶段,一些扶贫干部却被“堵”在了会上。甚至有时候一个扶贫工作会,从省一级部署到乡镇,层层贯彻下来,同一个会就要重复开4次。

工作要落实、任务要布置、绩效要检查,不开会不行,不准备文案也不行。不过,凡事过犹不及。基层干部的数量本就捉襟见肘,如果大把时间和精力都虚掷在文山会海当中,哪里还有可能“撸起袖子加油干”?如果基层遍及的都是些“会议型干部”,干群关系还能像天空与大地般融洽和谐?

而且有的会议会风很差,不少与会者在会上“呑云吐雾”,还有的人在玩手机、讲小话、睡大觉。台上领导照本宣科,台下听众“自由发挥”,活生生把一场工作会开成了茶话会。

干部苦会议久矣。要彻底治理“以会议贯彻会议”这种备受诟病的恶疾,必须动真来硬。既要“怒斥”,也要“痛究”,更要“问责”。要让“高压线”真正带上“高压电”,把顽症的死穴判断准,把问责的板子打到位,从而打通扶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